自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类短视频的困境与出路
admin
2023-10-02 03:20:37
0

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 9.34 亿, 较 2020 年 12 月增长 6080 万, 占网民整体的 90.5%。 数年前, 短视频领域还是蓝海的时候, 各大媒体、机构、 组织及个人便纷纷入场。当前,短视频领域已成为一 片红海,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去,很多 短视频创作者非常注重视频品质,这在一定程度上提 升了短视频的整体质量。新闻评论作为传播意见性信 息的重要方式,对于维护主流价值观、引导社会舆论 具有重要作用。将新闻评论和短视频结合起来,能够 充分发挥二者的长处,实现观点和信息的有效传播。
短视频平台准入门槛低、自由性强、技术难度小, 使得广大网民生产和制作新闻评论类短视频成为可能, 但是多元化的意见表达容易导致不良信息泛滥,引发舆 论场混乱。在这个时候,高质量的新闻评论类短视频的 作用便体现出来了,它通过具体分析社会现象和新闻事 件,明辨是非、拨乱反正,对不良的社会现象进行批评 和揭露,将主流的价值观以 1 ~ 3 分钟的新闻评论短视 频形式传递给受众,有利于受众认清事件产生的原因及 带来的影响,有助于提高个体觉悟,形成社会共识,进 而净化网络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目前,新闻评论类短视频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 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这些干货知识,都是包含在互联网营销师的课程中,除了短视频运营,还有直播销售、选品、平台管理等专业知识课程,想要转行、创业、兼职、全职的同学,都可以了解一下。

毕竟大背景下,线上营销是趋势。

互联网营销师是时代的发展和疫情影响下诞生的新职业,人社发布、含金量高、入门容易、0基础满18周岁都可以学习,前景好突破收入天花板,还有兼职、全职、就业推荐。

我推荐中思智数,官方授权的互联网营销师考证机构,资质正规、课程丰富、通过率高,1v1服务贴心,还有线上兼职工作和就业推荐服务!!!可以直接点击下方名片,添加助教咨询考证详情哦,他们家还有线上兼职工作机会提供


1 新闻评论类短视频的优势
文字评论逻辑严密、论述完整,但需要受众具有 一定的文字阅读与思辨能力。传统的电视评论以深度见 长,但具有制作周期长、时效性差等缺陷。同这两种评 论方式相比,新闻评论类短视频更适合当前互联网环境 中用户的媒介使用习惯和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模式。
1.1 相较于文字评论的优势
第一,视频化呈现吸引力更强。短视频作为一种

复合介质,包含影像、声音、图标、动画和文字注释 等各种信息表现元素,单位时间内信息密度高于文字 等单一信息形态,且观众接收更为简单、直接 [1] 。新 闻评论类短视频作为短视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达 观点的方式更加直接、画面感更强,能够通过多种感 官影响受众,比单纯的文字新闻评论更具有亲和力、 吸引力。
第二,网民的自我表达成为可能。影像表达开始 从高高在上的专业殿堂走入寻常百姓中,从代言“日 常化”生活的工具变成了人们直接沟通的日常话语本 身 [2] 。新媒体时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使得短视频制作 的门槛逐渐降低并日趋大众化,自媒体平台为创作者 提供了发表观点和看法的窗口,解决了传统媒体时代 渠道紧缺的问题,人们可以在各个平台发布评论类短 视频来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三, “短”“快”“急”迎合快节奏生活。在 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类自媒体平台成为人们获取 信息的重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评论类短视频 “时长短、信息足、内容精”等特点使得其比文字新 闻评论更能满足用户的碎片化观看需求。新闻评论类 短视频以有限时长承载丰富的内容,通过精准选取和 使用与主题相关的内容,指向明确,内容紧凑,使得 受众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即可了解新闻事件的相关内容, 这同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谋而合。
1.2 相较于长视频评论的优势
第一,时长短、内容精。自媒体环境下,用户可 以通过手机软件(Application,App) 获取信息, 不再 局限于报纸、电视等传统的传播媒介。相较于 20~40 分钟的长视频评论节目, 1~3 分钟的新闻评论类短视 频更符合用户的媒介使用习惯,更能满足互联网时代

用户碎片化和移动化的信息需求。比如,中央电视台 的《主播说联播》节目用轻松诙谐、亲民化的话语将 近期社会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用 1~3 分钟的短视频呈 现出来,其幽默风趣但观点犀利的表达方式获得了受 众的一致认可。
第二,风格活泼多样。只有使用受众听得懂、爱 听的语言和形式,才能让受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传 播的内容才能入耳入脑入心, 传播才能更具有实效 [3] 。 新闻评论类短视频作者常常以通俗化、口语化的话语, 真诚平等地向受众传达观点和信息,更有利于达到传 播目的。
第三,制作成本更低。传统的长视频评论采取评 论和报道同时进行的方式,需要专业媒体的新闻工作 者一边展示、调查事件经过一边进行分析、评论,需 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新闻评论类短视 频的制作者广泛分布在各个领域,他们各有所长,评 论角度多样化,信息获取渠道宽广,同时可以依据主 流媒体报道中的信息来制作短视频,其花费的时间、 金钱、人力等成本比专业媒体要小得多。
2 新闻评论类短视频的困境
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新闻评论类短视 频已经成为广大网民快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 由于自媒体的准入门槛低、自由性强、技术难度小等, 导致新闻评论类短视频的发展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2.1 “数量”与“质量”不呈正相关
随着智能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传播模式发 生了改变,传统信息生产关系中作为被动接收者的“受 众”转变为主动分享的“用户”,使得自媒体的出现和 普及成为可能。用户获得了自我表达的渠道和平台,开 始运用自媒体去分享、转发自己生产的新闻评论类短视 频作品,其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个体对新闻事件的看法, 但是由于在特定时间节点上选题有限,再加上从事自媒 体创作的用户数量巨大,导致大量同质化选题的评论内 容在某一时间段急速增长。另外,新闻评论类短视频在 形式、内容上呈多样化趋势,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多渠 道性使其优势明显,但是由于视频创作者自身素质参差 不齐、情绪性表达泛滥、片面强调时效、刻意追求“爆 款”评论、无法对新闻来源进行有效验证,再加上平台 “把关人”审核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导致新闻评论类短 视频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因此,新闻评论类短视频的质 量和数量并不呈正向联系,而是由视频创作者、网络环 境以及新闻内容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2.2 “情感”真实战胜“理性”真实
依托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网络自媒体传播填补了

传统媒体难以覆盖的空白,并与意见领袖强强联合构 成了以意见领袖为核心的自媒体传播模式,大众的注 意力更多地向网络自媒体转移,自媒体成为内容生产 与传播的重要一环 [4] 。此处的自媒体指的是广义的自 媒体,短视频平台、企业微博等都可以算作自媒体。 在热点事件层出不穷、网络舆情汹涌澎湃的自媒体时 代,规则可在舆论演变中担任“审判官”的角色,影 响舆论走向,成为处理舆论冲突的关键因素 [5] ,但是 很多自媒体账号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分享观点而创办的, 而是为了通过平台补贴、用户打赏、广告等形式获取 经济利益,因此,其在制作新闻评论类短视频时带有 极强的目的性,甚至为了流量而不断降低自身底线, 在议题设置和撰写底稿时罔顾事实,背弃职业道德, 尽可能多地制造爽点,以情感宣泄的方式将受众“打 包”贩卖给平台或者广告主,从而获取经济效益。许 多视频用户在观看新闻评论类短视频的时候会觉得“有 趣”“带劲儿”,但这种情绪化表达无法帮助人们树 立正确的是非观,不利于传播主流价值观。
2.3 “短”“快”“急”场景需求与“深”“准”“稳” 的信息需求之间矛盾
“短”“快”“急”是由短视频的特性所决定的, “深”“准”“稳”表达了用户对视频内容的深度、准度、 持续性的需求。相对于文字新闻评论和长视频新闻评 论,短视频新闻评论汲取了二者的长处并具有其独特 之处, 它通过镜头语言、字幕、声音等诸多元素的组合, 精准地选取和使用与主题相关的信息,指向性较为明 确, 内容紧凑性强, 能够让受众在 1~3 分钟获取信息。 但短视频所承载的内容有限,叙事空间狭小,不足以 完整地展示事情全貌,而且很多观点的个人主观色彩 浓厚,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民对真相的探索, 不利于舆论的正确引导和良好网络环境的营造。同时, 用户生产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 模式也 使得舆论场中噪音大、杂音多,一些极端偏激言论可 能会煽动社会情绪,导致不良后果。
2.4 “热信息”与“冷思考”的效益冲突
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 事实在先、新闻在后, 这是新闻报道的最基本的规律 [5] 。新闻评论是基于新 闻事实的衍生物,应该依靠事实而作出正确判断,如 果新闻报道的内容不够全面,或者不真实,将会给新 闻评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其价值判断失之偏 颇 [6] 。但是一些自媒体账号在制作新闻评论类短视频 时为了抢占言论市场,以最快的速度把观点意见输送 给受众,而忽视了信息来源的准确性,不以新闻的真 实性作为立足点,急于形成自己的观点,容易造成受众对新闻事实的误判,从而引发舆论场的混乱。

3 自媒体环境下突破新闻评论类短视频困境的具体对策

针对自媒体时代网络环境中新闻评论类短视频所 面临的困境,笔者认为要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实现 新闻评论类短视频的良性发展,就需要制定合理的应 对策略,净化网络新闻评论空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还原事件真相,让新闻的真实性充分彰显,真正起到 引导大众的作用。

3.1 尊重新闻事实

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有些自媒体创作者为了抢 占“第一落点”,往往没有对新闻事实进行验证便进 行内容制作,有时甚至采取标签化的方式来博取受众 的关注,进而增加该视频的点击率,提高自身的曝光率。 诸如此类的做法会让受众对新闻事件产生误判,不利 于正确引领舆论导向。首先,自媒体从业者必须意识 到,新闻评论类短视频必须以事实为基础,在新闻事 实没有确定之前,不能急着下结论。其次,在制作短 视频的过程中,引用的新闻事件和对新闻事件的描述 都必须以真实情况为蓝本,不能盲目贴标签,不要添 加其他没有涉及的事情, 不要单方面地进行情感宣泄, 要避免误导舆论。再次,短视频发布后,要根据新闻 事实对于一些用户的评论及时给予引导,避免视频下 方的一些评论给整个事件甚至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3.2 实现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的优势互补

传统媒体与自媒体要相互借鉴、互取所长。自媒 体环境下,主流媒体要增强自身影响力,就必须借鉴 互联网式的表达和呈现模式,采用受众喜闻乐见的话 语模式来传达自身的观点和意见。例如,中央电视台 《主播说联播》栏目通过通俗化、口语化、年轻化的 话语模式来吸引互联网中的青年受众群体,获得了良 好的效果。另外,自媒体也需学习传统媒体的叙事模 式和逻辑表述, 把好质量关, 提高短视频内容的品质。 实现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的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整体 新闻评论类短视频作品的质量,有利于发挥主流价值 观的引领作用,进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3.3 在情感与理性之间找准平衡点

新闻评论类短视频在为用户提供信息的同时, UGC 模式也使得舆论场中噪音大、杂音多,很容易带 偏大众。就新闻评论类短视频的创作者而言,他们的 作品中融入感性因素,更具人情味,更容易让受众产 生共鸣, 能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从受众的角度而言, 他们需要从带着人文关怀的视频内容里感受温暖。用 户并不排斥感性观点,但理智控制下的感性才是人们


需要的感性。因此,新闻评论类短视频创作者在生产 作品时必须摒弃单纯的情感宣泄,杜绝标签化思维, 不要盲从、自高自大, 要用理性思维, 辩证地看待事物, 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新闻评论环境,推动网络环境向 更加理性的公共话语空间转变。

3.4 创新视频呈现模式

新闻评论类短视频是受众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新 闻的有效途径,但是短视频有其天然的缺陷,譬如承 载内容有限、深度不够,不能够满足受众了解新闻事 件全貌的需求。因此,新闻评论类短视频创作者可以 借鉴传统新闻报道中的组合式报道、连续式报道模式, 对于重大社会性事件,通过集中呈现的方式来展示事 件面貌,形成较大的评论规模,从而扩大新闻评论类 短视频的覆盖范围, 提升新闻评论类短视频的影响力。 另外,事件或问题的发展变化具有延展性和连续性, 新闻评论类短视频创作者可以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 序对不同阶段的短视频评论进行排列组织,以避免出 现“标签化”“要素缺失”的低质量短视频。

4 结语

自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类短视频具有互动性强、 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传播渠道的日趋多样化使得人们 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但当下新闻评论类短视频作品 参差不齐,为推动新闻评论类短视频尽快走出困境, 必须多策并举,如注重新闻真实性,与传统媒体相 互借鉴、互取所长,创新视频呈现模式,实现新闻评 论类短视频质量与数量齐行等,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 环境。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