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钱的第四维Ⅱ:财富素养常识》,作者许骥。
一个人有钱未必就说明其对社会的贡献更大,但是,一个人有钱以后确实能为社会做更多贡献。有钱人的贡献体现为企业家精神,尤其以中小企业主的贡献最大。
2018年,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主持召开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指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发源地。”
在经济学上,有句话叫“商业是最大的公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能解决大量就业问题。社会是生态,财富是水,需要有效循环,生态才能健康。
那么,有钱人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呢?他们是植物,能够保护水土。“家底雄厚的人”(Old Money)像热带雨林,抗打击能力强;“发家致富的人”(New Money)像新的植被,在努力生长。
所以,累积财富的有钱人就像蓄水的植物,没了他们,贫困、无序、犯罪就如同沙漠、戈壁这样的恶劣环境,会肆无忌惮地扩张。如果立志成为创造财富者,就要先设立“小目标”。坚持把企业做大,不是为了个人“赚一个亿”的“小目标”,而是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直接或间接养活社会上的大量家庭。
所以在认知上,最重要的是不要把“商业”和“公益”对立起来。“二元论”或许很痛快,但却掩盖了真实世界的复杂性,会扭曲我们的认知。真正有志气的创富者,“小目标”不是赚一个亿,而是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当创富者把创造财富的才思运用到社会公益上,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
那么,应该如何创造财富?不妨先从理解“财富”这一观念开始。
财富(Wealth)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它比金钱(Money)、财宝(Treasure)、金融(Finance)、资产(Asset)、资本(Capital)等概念都更宽泛。财富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同时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比如父辈给子女留下的人生经验,是子女宝贵的人生财富。
财富甚至还可以是某种坚定不移的信仰。相形之下,现在流行的概念“财商”(Financial Quotient)亦见其小。身为创富者,在今后的社会中,拥有全面的财富素养(Wealth Literacy)将是不可或缺的竞争力;反之,则有可能被时代淘汰。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财富素养呢?它起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十个方面:
一、财富思维。思维是对世界的认知,面对同一事实时做出不同判断的依据。所以,财富思维是创富者一切行为的起点,只有清楚为何上路,才能顺利抵达目的地。
二、财富知识。知识是人类演化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确定而有效的认识。如果说思维是大厦,那么知识就是砖瓦。想要拥有正确的财富思维,必须具备大量的财富知识。
三、财富身份。在面对身份时,创富者可能呈现出接纳、拒绝、怀疑、保卫、坚定等不同的状态。通过思考找到自己的身份定位,从“像个有钱人”向“是个有钱人”进步。
四、财富格调。人没钱的时候自己是很容易发现的,没格调却不容易发现。因此,格调需要自省与培养。无论是否有钱,都要形成适合自己的“格调体系”,力求成为体面的人。
五、财富习惯。有格调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习惯。财富习惯是最强大的力量,它比热情、兴趣等更能有效地创造、累积和守护财富。创富者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
六、财富投资。投资也是财富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财富投资的范围比财务投资大。创富者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平衡收益、风险、成本和时间这“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七、财富安全。拥有的越多,就应该越小心谨慎。当有了一定量的财富积累之后,就要考虑安全,逐渐成为一个“风险厌恶型”的创富者,筑造防火墙,才能使财富不至于流失太多。
八、财富教育。教育不是灌输,也不是单纯地引导,而是要以身作则传递价值观。财富教育既包括创富者的自我教育,也包括对他者(家族成员或其他社会人士)的教育。
九、财富责任。世界上不存在单纯的权益,权益总是伴随着责任同行。创富者享有财富权益的同时,要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回馈社会,比如组织推动公益事业等等。
十、财富领导。领导力是影响他人的能力,是让他人跟随的能力。创富者打造卓越的领导力,是为了对抗过度个人主义、过度工具理性等因素给财富带来的负面影响。 以上十点,卑之无甚高论,无非财富素养常识而已。归根到底,财富素养的养成离不开常识。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常识是我们可靠的工具。
两百多年前,美国开国元勋之一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说了一句名言:“我很相信运气,事实上我发现我越努力,我的运气越好。”没错,创富者要努力创造,而不是等待奇迹。
上一篇:《纳瓦尔宝典》-关于财富的思考
下一篇:视频号带货30问,看完直接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