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3个节气。大雪的到来,也就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下雪的可能性大增。老话说:大雪补得当,一年不受寒。大雪吃得好,来年开春才能身体健康,精神健旺。
大雪三候
一候 鹖鴠(音:hé dàn)不鸣
大雪节气后,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
二候 虎始交
此时阴气最盛,而后渐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三候 荔挺出
“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大雪养生
大雪节气,寒气下沉极重,阳热敛降颇深,至此而雪盛也。天人相应,人体也是如此,阳气潜藏,阴气颇盛,养生重在温肾护阳。
1、早睡晚起,养气固精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并要收敛神气,起居调养宜早睡晚起。出门注意防风防寒,不要着凉。
早晚温差悬殊,早睡可养人体阳气,保持身体的温热;晚起可养阴气,以固阴精。
2、暖头暖足,护阳温肾
头为“诸阳之汇”,头部的血管密集,耗氧量大,热量散发也多,是应该重点做好保暖的部位。
天气寒冷,会使血管收缩,人会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对于脑血管病人来说,寒冷很容易诱发脑血管病。所以,头部保暖非常重要。
而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抗病能力,导致呼吸道感染。
因此在寒冷的大雪时节,脚部保暖也应加强。
3、饮水防燥,通风健脑
大雪节气,室内气候干燥,虽然冬季排汗、排尿量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要水分滋养,才能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大雪进补
大雪节气之后,正是一年中“进补”的最佳时机。民间素有“大雪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
大雪时令补品——黄精
黄精又名鸡头参、太阳草,味甘性平,味浓气薄,入脾、肺、肾三经,是药食兼优滋补佳品,自古有“仙家圣品”之称。
黄精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1]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它年冰雪容”这是诗圣杜甫赞美黄精的诗句。
黄精通过九蒸九晒之后,增加了黄精的效力,滋肾阴,补气血,其补益作用要远高于生干黄精。
九制黄精味甘性平,经常服食能滋阴养肺,能改善疲倦无力等症状,是很好的滋补品。
今天给大家推荐几款适合大雪节气食疗的养生药膳:
1、黄精炖肘子
材料:黄精10克,猪肘子750克,党参10克,怀山药20克,大枣5粒,姜、料酒、味精、盐各适
做法:猪肘子去毛洗净,剁成块,与黄精、党参、怀山药、大枣、姜一同放入沙锅,加适量水,置大火上煮沸,小火煨炖至熟,调入料酒、味精及精盐即成。
功效:有补益胃养肺的功效。
2、桑葚枸杞黄精煲鸭汤
材料:桑椹干15克,枸杞子20克,黄精20克,老鸭约600克,红枣5颗,生姜3片。
做法:各材料清洗干净,老鸭斩块飞水备用,红枣去核,所有材料一起倒入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左右(约10碗水份量),武火煮沸后再改文火慢熬2小时左右,进饮时加入适量食盐调味即可温服。这是3-4人份量。
功效:滋阴养血,补益肝肾。
3、黄精百合粥
材料:黄精20克,糙米100克,百合(干)25克,白果(干)10克,大枣(干)15克,蜂蜜30克。
做法:糙米洗净,用冷水浸泡4个小时,捞出沥干水分。百合去皮,洗净切瓣,焯水烫透,捞出沥干水分;白果去壳,切开,去掉果中白心;大枣洗净备用。锅中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先将糙米放入,用旺火烧沸后放入黄精、百合、白果、大枣,然后改用小火慢煮成粥。待粥凉以后加入蜂蜜调匀,即可盛起食用。
功效:益肾润肺,敛肺定喘。
注:[1]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ISSN 1005-9903,CN 11-3495/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