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马逊超计划裁员,将超17000人
亚马逊证实将裁撤略多于1.8万个岗位,为科技巨头最大规模公开裁员。
亚马逊的裁员将影响17000多名员工,高于公司最初计划的人数,这将是迄今为止主要科技公司裁员浪潮中裁员人数最多的一次。
裁员并将在未来几周内完成。截至9月,亚马逊雇佣了150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在其仓库工作。一些知情人士说,裁员主要集中在公司的企业级别。
亚马逊去年11月宣布将开始裁员,裁员主要集中在零售、设备和人力资源部门。当时该公司预计裁员总数约为1万人。
2.字节跳动裁员数百名员工
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作为公司精简运营的一部分,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于 2022 年底解雇了多个部门的数百名员工。
此举影响了每日活跃用户达6亿的抖音员工,以及其游戏和房地产业务。
3.云计算巨头Salesforce宣布将裁员约8000人并关闭部分办公室
1月5日消息,作为重组计划的一部分,美国旧金山地区的最大雇主、云计算巨头Salesforce宣布,在当地时间周三宣布将裁员约10%,约8000名员工,并关闭部分办公室,以削减开支。
截至2022年10月31日,Salesforce在全球拥有近8万名员工。相比之下,截至2020年1月,该公司的员工人数为4.9万多名。
4.华为一夜裁掉7000员工
前段时间,华为宣布大规模裁员,宁愿冒着赔偿10亿元的风险,也要在中国区裁掉近7000人,年龄大多在34岁以上。
对此,任正非的回应是:
一个公司想要长远发展,企业的员工不能太过安逸,这样公司的氛围会非常懒散,失去危机意识;
换句话说,裁员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员工过于“懒散、安逸,没有危机意识”。这也再次见证了一个职场真理: 从来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
5.小米裁员人数在2000人左右
年底裁员,裁员人数在2000人左右,补偿方案为N+2,未休完的法定年假按照双倍金额折算。
今年以来,由于国内手机行业终端需求低迷,手机换机周期延长,手机行业整体呈现“卖不动”态势。作为国产手机企业中的“佼佼者”,小米集团的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一直不甚理想。
2022年11月23日,小米发布三季度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团实现营收2139.96亿元,同比下滑11.80%;期内经调整净利润为70.57亿元,同比下滑59.8%;期内毛利润361.99亿元,同比下降17%。
从财报中可以看到,小米营收、净利双双下滑,与主营业务智能手机销量的减少密不可分。财报显示,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从2021年第三季度的4390万台减少8.4%至2022年第三季度的4002万台。此外,智能手机的ASP(平均每台售价)从去年同期的1090.5元下降至1058.2元。
6.腾讯裁员超5500人、净利润腰斩
2022年8月17日下午腾讯发布了Q2季度财报,当季营收1340亿元,同比下降3%,但净利润186亿元,同比下滑了56%。利润下滑之后,腾讯在Q2季度进行了多项改革,裁员了5000多人,根据公司财报,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有员工110715名员工,三月底员工为116213名员工,3个月员工减少5498名员工。
“降本增效”是腾讯二季度财报的关键词之一。腾讯控股称,在第二季期间,公司主动退出非核心业务,收紧营销开支,削减运营费用,在收入承压的情况下实现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环比增长。未来将聚焦于提升业务效率并增加新的收入来源,包括在视频号中推出信息流广告,同时持续通过研发推动创新。
7.B站被爆年底裁员,涉及多部门、赔偿N+2
B站多位员工在社交媒体反映,12月初,公司开启了年底的新一轮裁员。据了解,目前B站已经在公司多部门进行了一轮裁员,内部默认的说法是裁员比例30%,各部门和岗位均有涉及,包括主站运营中心、游戏、直播、星辰等部门。
一位运营岗位的被裁员工称,他于12月初接到裁员通知,相继被直属领导和HR约谈,赔偿方案为N+2、年假折现。公司给出的理由为“业务调整”,与个人绩效表现无关。
2022年在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互联网行业的裁员大潮并未停止。互联网不景气,裁员消息不断,大厂IT部门基本算得上是重灾区,程序员纷纷下岗失业,部分大厂的裁员比例达到70%。
裁员浪潮中,让我们更清晰的了解到,在变幻多样的新经济模式和新技术创新的支持下,互联网经济迎来了更大的挑战。也许裁员的过程是漫长的,或者现行的互联网行业裁员只是一个开始。
下一篇:设定用户标签,精细化运营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