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一句,上市这事儿越早越好,一定要有闯关的勇气和决心,越晚积累的问题就越多,对企业压力也越大。
就现在上市路径选择来看,先上北交所再转板创业板,与直接申报创业板可能最终实现创业板上市的时间差不多。下面就举个例子来看
根据初步拟定的公司5年发展目标规划,结合北交所、深交所上市条件及审核周期,对某某公司未来的上市路径和时间安排进行分析,请各位领导审阅并提出建议和意见。
一、 公司未来5年期发展目标规划(2023-2027)
二、 北交所上市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北交所上市公司家数增加至154家,总市值达到2054.39亿元。近12个月内月平均市盈率从46.66倍下降到21.86倍,月平均上市家数从2家增加至24家,目前北交所在审企业一共是66家。
北交所上市政策方面,2022年11月新推出了北交所挂牌上市直联审核监管机制,该机制使得符合北交所上市条件的非新三板挂牌公司更快速、更顺畅的实现北交所IPO上市,未来将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北交所申请上市。
未来,企业申请北交所上市的家数仍将快速增长,北交所上市审核效率还会继续提高,未来2-3年内仍将是北交所上市红利期。
三、 北交所上市条件对比
按照2023年营业收入2.2亿,25%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计算,若公司2023年经营目标按照计划完成,则满足北交所上市财务标准一、标准二,以2021-2023年三年财务数据申报,公司最早可于2023年下半年正式启动北交所上市,在2024年经营稳定的情况下,补充更新财务数据后呈增长趋势,在此情况下通过北交所上市审核的可能性较大,较顺利的情况下可于2024年下半年完成股票发行并上市。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在北交所上市运行满一年后可以向深交所申请创业板转板上市,根据公司经营目标制定情况,转板净利润大于5000万元(实际操作大于或者接近8000万净利润)才符合转板要求,2023-2025年三年需要按照25%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完成经营目标,可以最早于2025年年底准备创业板转板上市,2025年年报披露后正式提交申请。
四、 创业板上市情况
创业板注册制推出以来,一共有1050家企业申请创业板上市,其中完成注册并生效的有417家,在审企业有241家,终止上市的企业有274家。
从审核时间上来看,从受理申请到通过上市委审核平均用时246天,中止、现场检查、完成注册发行后上市的时间不包括在内。企业到完成最终上市还需要更长的时间,一般通过证监会注册后最快也需要6个月时间完成发行并上市。
审核力度上,深交所加大了现场督导的把关力度,针对审核发现的重大疑点,坚持常态化开展现场督导,提高审核的质量和效率,阻止企业带病闯关。
从申报企业的业绩来看,对于创业板申报前一年的业绩要求,市场上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就是,创业板申报前一年需要达到5,000万净利润,掌握大量项目的头部券商一般要求企业最近一年净利润达到7000万、8000万以上甚至更高,这是一个“隐性红线”。
从统计数据上来看,利润未达到5000万元但是成功上市的企业占比不到5%。
五、 创业板上市条件对比
按照2023年2.2亿元营业收入,30%营业收入增长率规划,在完成经营目标的条件下可以申报创业板上市(增长率没有优势)。一般选择第一套标准申请上市,相对稳妥是2024年完成相应经营指标后启动,财务报告期为2022-2024年,2025年申报更为稳妥,创业板审核周期较长,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综合以上分析,为了实现公司尽早上市目标,在完成2023年经营目标的情况下,第一选择是申请北交所上市,一是因为北交所上市标准低、周期短,二是因为北交所处于上市红利期,越早申请越有利。而且以后可以选择向创业板转板上市。缺点是北交所上市估值较低,公司融资金额较低。第二选择是再次申请创业板上市,选择再次申请创业板上市,需要等2025年经营目标达成,在确保2025年经营目标能够完成的情况下,再启动上市。申请在创业板上市估值高,股票流通性好,再融资、发债等融资手段多,缺点是需要公司经营业绩保持持续高增长,审核严格、周期长,公司实现最终上市的时间较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