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回答,我觉得很多知乎科普或者回答的运营类话题都是写的新媒体运营,而不是内容运营。很多人把内容运营和新媒体运营这个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以为做出文章或者视频就是内容,把内容打磨好就是内容运营。其实这是不对的。
知乎所有个人文章来自个人知乎主页回答。
咱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在工地乙方技术员和甲方技术员,他们都说自己是干工程的,那他们工作是一样的嘛?
咱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抖音和头条都有内容运营,难道他们日常的工作就是写文章做视频?那么头条上文章每天更新成千上万还得保证时效,抖音更新数以万计更新的视频和图文,这得需要多少内容运营不停拍摄、剪辑、制作?
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内容运营就是写文、做视频更新,运营账号等产出类工作,大概率是错的、不全面的。
一:什么是内容运营?
内容其实是信息,人都有获取信息的欲望。举个暴露年龄的例子: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智能手机还没普及的时候,厕所的马桶周围如暖气管或者马桶上会放一本书或者报纸之类的读物,以满足无聊时刻,这其实就是人都有获取信息的欲望。
所谓内容运营,就是信息通过一定载体触达用户,来使用户增加一定的粘性,通过产品通过内容来和用户形成良好的生态。
小时候,因为信息匮乏我们选择有限,所以读者、报纸这类产品只要持续更内容,我们基本都会以年为单位订阅他们产品。现在,信息过载严重甚至一睁眼就是各种各样信息,信息被分流到各种地方,你只靠写好或者页数多已经没有足够竞争力了,还得有趣、有料、会营销等。
所以,我们就必须要去运营各种信息,通过一定资源、投入、方法手段,抓住用户或者读者眼睛,也就是把流量汇集到你这。毕竟,流量大小一定程度可以反映一个产品价值,一个产品价值大小也可以决定商业化多少,决定着公司收入。
二、内容运营的分类。
我们回到上面两个问题,一个工地乙方技术员和甲方技术员都说自己做工程,俩人工作完全不一样啊。乙方以完成主体为主,甲方是监督质量为主,当然我说的可能不太对,但是甲方肯定不负责施工。
同样第二个问题,头条、抖音或者知乎每天更新巨多内容,这些内容如果都是内容运营去做,肯定完不成啊。假如平台每天更新一万条内容都归内容运营,100个内容运营每人每天需更新100条,8个小时工作时长每小时需要更新12.5条,平均5分钟一条,累死拉磨的驴也不行啊。
所以说,如果你理解内容运营是产出内容这肯定是不对的。
内容运营其实总的来说,就是分为两类,一类是新媒体端工作,负责产出;一类是平台端工作,负责驱动。这就和电商一样,一种是商家端(在店家工作),一种是平台端(如天猫、京东等)。
同样,因为双方工作内容不一样,很多人把内容运营把打造爆款当作核心工作,这也就是很多人写过十万阅读量的文章、做过百万播放视频,然后拿着成绩去字节、网易这种平台端投简历过不了筛选的原因之一。
其实内容运营就是两个大方向,一个是依靠平台(抖音、公号等)来进行信息传播、推广形成ip抢夺话语权,制造的内容为主的新媒体端;还有是需要驱动创作者生产生产更多内容,满足用户需求,通过内容吸引更多用户来商业化的平台端。
三、内容运营核心工作
上面已经说了内容运营分为创作端和平台端,做什么取决你在什么公司,如果你是依靠新媒体来获得盈利,那么就要以制造内容为准,如果你是平台端那么需要驱动用户生产打造内容与用户连接。
1.内容运营新媒体需要的能力
1.1矩阵打造。
一般分为横向矩阵和纵向矩阵,横向是跨平台,比如做个视频所有视频平台能允许的都可以参与。纵向矩阵就是一个平台更,小号、mcn都可以算。
矩阵一般是内容矩阵,通过内容建立ip来推广传播。
因为你要看平台来决定内容形式,比如知乎微博小红书等都可以发图文,抖音快手b站可以发视频,小宇宙喜马拉雅可以发语音做电台,所以主流平台决定了你的内容形式,不同内容形式工作需要能力也不一样。
但是最基本的定位和基调是一样的,定位是用户心理的你或者你打造的形象,基调可以简单理解成风格。搞笑的美女,所以可以简单理解,定位是美女,基调就是搞笑。
如果是图文平台,需要做的事是排版、内容策划、内容输出、和对内容数据整理。常用的几个方法或者原因放入图上。
如果是视频平台,需要做的事就是脚本、剪辑、内容输出与投放,数据分析。常用的几个方法或者注意的点放在上图。
如果是语音平台,需要做的事就是录制、剪辑、私域和调研分析,常用的几个方法或者注意的点在上图。
1.2文案
因为做新媒体ip本身就是为了聚焦流量形成推广和传播。文案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文案和文章不同这一点要注意。账号经常会根据公司需求或者商业需求来进行推广一些产品或者活动,文案能力不言而喻。
根据需求来制作不同的文案,如品宣、推广、转化、活动等文案。如何写出快速又过关的文案是运营的核心能力之一。在日常工作中,文案产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运营自己做,一种是运营出创意设计去执行。前者自己做就需要你对文案工具功能了解且能制作出内容。后者其实虽然运营不需要自己动手但是需要极强的沟通能力。
1.3渠道。
既然是做内容产出,当然是需要越多人关注到内容或者ip才好。这也是很多网红,抖音发一遍然后b站快手小红书又来一遍原因。一来可以通过内容吸引更多粉丝扩大影响力,二来多一个变现渠道。
如果你是个人做ip拿来玩玩,当然可以随便发布内容,但是如果要考虑个人利益最大化,起码渠道方面还是要搞清楚。
用户调研、赛道分析、官方策略、商业化运营是不可忽视的四步。很多百万博主变现能力是不如有十几万粉丝账号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同平台用户不同,赛道越做越窄、平台没有扶持、变现途径单一等各方面原因。咱们举个不恰当例子,知乎10w粉丝和抖音十万粉丝两个账号就不同。
1.4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运营中一定需要的能力,但是不同的运营数据分析要求各不相同。比如你是数据运营凭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等能力立足,而你是新媒体运营面对的数据基本都是第三方呈现或者平台后台简易呈现,两个工作方向完全不同。
其次运营的数据分析侧重点,比如新媒体要看的分析数据侧重点在于关注人数、点赞评、用户组成等,通过这一类挖掘这一类数据,研究下一步需要的计划、方向、及修正问题。
数据分析一般是用来发现问题、判断产品状态、作为解决方案的依据等。常用方法如作图、归纳、演绎、结构、分层等方法。
2.平台端需要的能力。
2.平台端内容运营需要的能力。
还是回到文章开篇的问题,平台每天更新很多内容,数以万计,靠内容人员来产出肯定跟不上更新频率。邀请入住、抓去、带动内容生产者去创作才是主要的解决方法。
平台因为业务不同语言的内容运营就不同,比如金融类产品wind、工具类百度地图等,我们消费频次没有那么高,我们不做过多介绍。资讯新闻类(如头条、网易、腾讯新闻)或者社区类(如抖音快手b站等社区化产品)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因为人都有获取信息和社交需求嘛。
2.1资讯类
2.1.1优化频道内容质量。
一个资讯产品有好几个队列比如体育、经济、娱乐、科技等板块,可能一个人只负责一个或者几个队列,每个对列要求肯定是不同的,娱乐板块流量大概率是大于科技的,专业性越强的领域门槛越高,流量越低。
我们经常要做的是就是分析流量数据,设计一些策略来改变流量配置或者提升内容来增加流量。比如会设计频道内容的权重,通过banner或者标识等引导用户,也可以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推送,做活动专题来改变短期效果。
2.1.2.分析用户。通过用户自身后台数据画像来分析用户,整理数据,来给予用户一定程度引导、管理。如我们可以看到用户停留时常、观看类型数据去和产品沟通优化版面或者用户日志重新分配测试集和训练集改变算法推荐。也可以根据用户自身的标签来进行选择局部活动或者内容营销来提升活跃度。
2.1.3热点、话题的制造。
这本质上也是为了活跃,通过用户活跃度是可以体现产品价值。及时性、丰富度、社交性都是可以提升用户活跃。比如在微博出现绯闻时会发push以及头条都会加一个红色“爆”字,头条会把内容国家趋势发展内容置顶,淘宝会提前预热双十一活动等。
2.1.4提升页面转化。
平台内容运营要看平台的任务目标且不是单一任务目标。除了必要活跃以外,用户的观看时常、观看的类型、用户互动以及用户参与等都是语言的考量指标。有时我们需要改版来给用户好的体验,AB测试和用户调研就需要用户参与。有时我们需要通过push来提醒用户引导用户打开app,增加一个新功能就要和产品、UI来沟通。很多运营岗招聘都需要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本质上是为了协同更好的推进工作。
2.1.5数据分析
上面说了数据分析的作用,我们做运营经常会听到的一个词叫做闭环。开放式结尾无法追踪不行,这样持久下去我们无法去找到路径上各环节的问题。我们需要通过最后分析工作指标,如阅读量、互动情况与用户数据等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查找问题去优化问题环节形成正向循环。
2.2平台端社区类内容运营的工作
2.2.1制定审核标准及内容把控。
如果一个社区黄赌毒暴力满天飞,它一定是我们这最大的社区。记得以前一个朋友问我为啥不能做呢,我一时间懵圈,只能说法律不允许,社会制度和身体不允许哈哈哈。
现在有些平台出现色情或者暴力等因素立马就会占据头条,严重的很有可能会下架或者关停。如果一个产品关停了,新的产品立马可以出来占据市场不要忽视国人效率。
所以社区类内容一般配有审核团队,以前头条内容人员还可能去审核,成立内容质量中心后有专门审核团队。知乎、快手、字节都有部分审核团队在成都。
审核也不是乱审,需要内容人员去制定关键词、敏感词、内容标准以及关键帧数量。标准也不是内容人员定,是领导去开会或者上面派发的,然后再凭理解去制定。这也就是为什么审核工作不好做原因,朝令夕改,没有绝对标准化且每个人理解不同,又不想被扣钱,为了以防万一只能审核人员统一口径下架或者订阅内容。
2.2.2内容的标准以及生态打造
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占领用户心智,比如知乎问答社区、微博八卦社区、B站二次元社区等。
一个好的社区必须满足四个条件及时性、多样性、专业性、和商业化。人们都喜欢追逐热点吃瓜,新闻或者信息弄10年前的不行,这是为什么各平台都有热榜、排名之类的新闻。多样性是丰富度问题,随着生活提高就必须满足用户追寻更多更好的需求与体验,很多垂类社区玩不下去就这样。举个例子虎扑从篮球社区起家,社区文化频频出圈,而懂球帝是从足球社区起家,深耕足球内容。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这届世界杯你打开了几次懂球帝?
其次专业性也是体现一个社区质量以及做口碑重要一步,如果一个社区在对应板块没个KOL是很难发展的。最后,你不能天天让用户为爱发电,合理的商业化和内容质量要做平衡。比如知乎优质内容可以植入商家链接、做知任务等。
2.2.3策划活动增加case
我们上面说了一个好的社区需要保证及时多样性专业的内容。如果一个社区没人更新了你累死内容运营他也更新不出海量内容。所以他们必须要保证有足够多且优质的内容服务用户。
做题是常用的方法,因为有一定的奖励作为驱动嘛。比如这段时间世界杯、夏天的高考、过一段时间的春节各大社区都会制造参与话题。其次补贴也会增加活跃,比如找到优质创作者进行补贴。大v本身就有光环效应一来可以带动粉丝进行传播形成热度作为引导,二来有了比较必然就会出现竞争会自动带来用户输出、活跃。活动设计也是惯用的老套路,比如抽奖、团队做裂变等。
2.2.4KOL的维护
KOL是社区里重要一环,和平台是相互依存关系。衡量一个顶级KOL影响力的唯一标准,就是你宣布跳槽后,会不会带走你的粉丝。就像怎么评判一个大佬,就是他离开了会不会引起行业轰动,原公司股价大跌。当然,这是我认为的哈。
KOL一般会有引进、培养和合作三种模式。引进是要去谈合作。一要看符合人与平台调性是否符合,二要敲定产出数量与质量。培养是平台自身根据创作者内容质量、产出数量以及粉丝数据来决定的,这个就很容易加权与推流就好,这一个虽然简单但是在管理上也是一个大问题,要面临出走、反噬等问题。合作本质上也是引入一种,不过是有阶段性目的,要完成平台的任务或者是阶段性目标。比如知乎引进很多明星,他的产出并不是很高。
KOL作用对于社区而言,可以用来宣传推广、信息传递、用户活跃、社区质量各个方面。甚至还有可能影响资本市场的估价。
2.2.5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运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当然你指标不同需要的工作强度和对数据深入的了解就不同。数据可以反映内容的质量、内容与用户的适配度以及活跃等诸多方面。具体分析还是要看你做的事情以及部门的任务指标。比如你看图文内容就要关注CTR、视频内容就要关注VV值、分析用户活跃就要关注DAU日活;做活动就要计算LTV和CAC的关系计算回报比。
好了,全部介完了^_^。这大概就是常见的内容运营需要做的事了,希望各位看官看了以后能对内容有更深层次理解,不要一提内容就是做账号输出内容,不要一提运营就推广拉新引流。人的能力是认知决定的,当你认知超过其多数人时,你就比多数人更有竞争力。
回答中,可能会出现“啊,额、哈哈”之类的词以及排版和跳跃性话语,可能有点出戏,是因为这些都是我曾经经常做的工作太熟练了,以至于脱口顺手写出,下次一定改进。
希望能对看到的各位看官有所帮助,如果觉得还不错请点赞评支持下,加作图搞了好几天呢。我是 @杰拉德笔下的男人 不定期分享互联网领域见解,更多内容可以从主页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