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最贵的保健品加最狠的班,涂最贵的眼霜熬最深的夜”绝非段子。有统计称,上班族最爱五大保健品依次是枸杞、维生素微量元素补剂、菊花茶、益生菌和葡萄籽。
还记得某明星在真人秀上大把大把吃保健品的画面吗?她不是个例。事实上,年轻人比想象中更热衷保健品。统计数据表明,“2018年双十一进口类销售榜榜首的正是保健品”,年轻人是当之无愧的购买主力军,女性和上班族尤甚。而工作和娱乐对身体的透支消耗,就被寄托于通过保健品和各种养生大法来补偿。
年轻人如此,中老年人的“养生”就更是千奇百怪了。
在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眼中,养生始终离不开保健品、艾灸、推拿或者其它外界手段。但真正的养生,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养生是门学问,与医学、营养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都有关系。
传统的中医,既能治病,又具有丰富的养生内涵。养生,不仅是保健防病,从本质上讲,是养育自己的生命,就像养孩子,你不可能只是花钱、请保姆或者买什么产品服务就能做好的。
普通老百姓可以说不清楚,但是稍微懂一点的专家应该知道养生与欺骗的区别。
但是我们看到,养生一直在被“污名化”,只要提到养生,就一定跟着不好的论断。比如前几天我看了某著名大V的演讲,是个西医,他讲健康科普很重要,但是又说“科普没用,多少个养生帖子一发,XXX你写的文章就没用了”。
这个大V肯定知道养生与欺骗的区别,对于他的粉丝、老百姓最好的方式,就是告诉大家,学习养生要向谁学习,谁的书可以看。但是他不这么说,偏说XXX营养师的科普白干了。
为什么呢?我想这个问题很久了,大V一边抱怨,一边又不帮助自己的粉丝形成正确的养生观呢?为什么他们一直就用碎片化的知识,去满足普通人的需求呢?为什么不做真正的健康教育呢?
我想起了以前辅导表弟功课的时候。如果他一直只会问这道题怎么做,那道题怎么做,却不深思解题思路背后的逻辑或者依据,就永远是个学渣。
大V不会愿意做这样的事情,一方面是困难,另一方面,这样也不受欢迎,当不了大V。在这个网络时代,很少人愿意听你啰嗦。所以,他们就一直用碎片化的知识,去满足一个个具体的需求。这就是他们所谓的科普,也才能积聚起数量可观的粉丝——这是一个很大的蛋糕。
科普归科普,养生归养生,老百姓选择的生活方式,怎么就不能不同。错误的养生方式,应该要纠正,指引往正确的方向去,这才是一个大V应有的担当。
但是我们没有看到这样的现象,大V只是议论他们认为什么是错误的。比如说,“阿胶不补血”、“红枣不补血”,然后兴起又一波对中医、养生的攻击。如果是负责任的大V,他就会说,中医养生方面的内容,大家应该看XXX丛书,比较靠谱。
然而,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因为一旦粉丝们学习了真正的学问,就会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对中医、养生和营养学的认识实在太浅薄了。相较之下,那些大V的东西,实在是不值得一看,总是翻过来、炒过去——今天说这茬,明天说那茬,但是粉丝根本把握不了问题的本质,始终还是不懂什么叫健康。有了问题就跑到大V的账号底下问,“XX老师,我这个问题,怎么办啊?”
但大V最喜欢这样了,这样才会有一批忠实粉丝。而这些粉丝,最好离养生有多远就有多远,蛋糕才不会被别人切走。
毫无疑问,养生是我们每个人的核心需求。养生不是怕死,也不是防病,而是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养生要求我们将自己,健康放在第一位,顺应自然规律,活得像个人。做到这些,并不需要学习任何知识,或者使用任何产品、服务,只需要一个念头。然后在这个念头的指引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该学习的也要学习。
一念养生,一念贱生。
第八套广播体操,请练起来吧。
咨询体操或体态、健康养生问题,请先看《筋膜健身塑造优雅体态》,未学习别进群。
下一篇:招商引资“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