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需要说在前面,其实我也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运营,接手渠道这一块儿才一年,肯定有很多的不足,我写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输出,写出一些自己在这方面的工作心得,不是为了教育人,单纯觉得得多做些撰写,能够梳理自己的运营工作,让我找到自己在这份工作中的不足以及加强提升的方向。
我是谁?
首先,还是介绍下我自己,我是一家亚马逊服务商企业的小运营,公司主要是做软件(亚马逊选品),在进入公司前,我是完完全全没有接触过跨境电商,是个半路出家的文案策划,没错!我一开始并不是做渠道运营的,我是在做了2个月的教育市场部门(跨境电商培训)的文案策划后,转岗做了渠道运营。
什么是渠道运营?
渠道运营就是选择最优的渠道,花最少的钱引来质量最高的流量(客户)。
渠道运营主要是做什么的呢?
渠道运营-因为每个人所处的行业不同,具体的工作内容会有差别,但是就渠道运营的主要目的(引流)来说,我们在整个流程中的操作、步骤哪怕是谈判技巧应该都大同小异,无外乎是找渠道、对接渠道、各渠道宣发内容、数据整理(复盘),环环相扣。但是,这么少段话你可能还是不太懂,那么接下来我会以自己的工作经验来梳理出渠道运营的相关内容。
一年多的渠道运营工作,我学到了什么?
我运营渠道1年多的时间里,学会的第一个道理就是:逻辑性。(别笑,很多人知道这个词,但不一定在工作中用,感情做事的人很多,他们一般觉得自己做的不开心就走。但是理性工作的人会去分析每一项工作令他不满意的点是什么,在我看来去理性对待自己工作的人都有逻辑性)不管是方案、活动、文章都需要有逻辑性,不能散乱。但其实我自己却是一个很容易分心不太能顾全局的人,逻辑思维的能力不足。在我跟各个渠道对接工作的时候,数量一多特别容易出错,尤其是初期,很多流程还没有走通过,事儿一多就心慌,不知道先弄哪个,就算是后面很多流程走通了,但也老忘事儿。(不一定是记性不好,是对事情的轻重缓急做不了预判)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后面找到了一种方法,就是用思维导图梳理,在未接手渠道运营前,我很少用到辅助工具。相信我,很多事情埋头干只是蛮力,很多人比你工作能力强就是强在他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工具(人)。
在这里我推荐-Xmind,大家可以去下载使用(下载地址:https://www.xmind.cn/),我领导在我表达不清我的想法的时候,很喜欢说:你先用思维导图梳理一遍再跟我说。
其次,就是:体系化,渠道运营的主要目的就是引流,我们跟各个跨境电商类的资讯媒体合作,最终是要用流量去评估每个渠道的效果的。一开始,我真的把渠道运营只当作每天开发新渠道、签合同、付款的活儿。这一主要原因就是当时我们的产品刚起步,刚进入市场,需要大量的渠道引流。资金充足,对于新渠道而言我是没办法去评估它的效果的。但是做了差不多2个月后,我的领导就开始问我:为什么要签这个渠道?这个渠道的效果怎么样?好是好在哪里?为什么效果一般?
面对她的连环问,我很多时候是懵逼的。我当时太缺少体系化了,我不知道渠道整个流程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甚至最基本的复盘也不知道怎么做,觉得只要完成每月的引流目标即可。可能就是在现在我还会有些许问题并没有很清白,但是1年下来后,我对整个渠道运营的体系是有一个初步的架构的。
渠道运营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渠道合作,怎样去选择一家渠道,以什么形式合作、推送什么内容、评估这家渠道的效果(选择合作前也需要初步评估)、渠道的价值最大化等等。
因为,我打算陆续将渠道运营方面的心得写出来,所以今天提到的内容不会很多。
今天,我想说的内容是:怎么去选择一家渠道?
一、如何评估一家渠道的效果?
该如何去评估一家渠道的效果,需要从多个方面去考虑,就跨境电商(亚马逊)类来说,我去评估一家渠道的效果,就是看最终的引流数。
一般去选择一家跨境电商类的渠道合作,我会先去评估这家渠道的用户体量,而跨境电商资讯类的渠道的用户一般是在这么几个平台上:公众号、官网、社群、自有APP等
评估公众号的用户体量的办法:
一般来说,公众号目前的打开率能到其用户数的10%就顶天了。所以3000的阅读量的用户基数也有好几万的粉丝了。跨境电商行业属于电商行业的下一级别,一个公众号能达到5万的用户数,在我们看来算是不错的了。
4.查看此公众号近期推送文章的内容是否跟你的产品相匹配,跨境电商类的种类较多,有物流、支付、软件等等,要了解到它一般都是推送的什么内容。比如最基本的,你是做出口的,这家渠道是面对进口的卖家,平常推送的内容都是京东、淘宝,就用户群来说是不匹配的,再高的阅读量,平台用户也不是你的精准客户。
5.其他(一些小细节,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及领导要求去评估)
二、渠道合作的类型?
一般来说,我将渠道的合作类型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年度合作、单次合作、渠道返佣型合作以及资源互换型合作。有多种合作类型的原因是根据行业动态、公司发展方向、资金情况、渠道效果等来决定的。比如:
1.年度合作
选择年度合作的渠道,一般都是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属于跨境电商资讯媒体龙头,比如我们家是跟雨果网、侃侃网、AMZ123等。只要是跨境电商类的企业,基本都跟这三家达成了年度合作关系,相信从事跨境业的不会不清楚这三家的影响力吧。
2.单次合作
有些渠道我们合作的效果一直很好,但是却没有走年度合作的原因是:没必要。
年度合作虽然少了多次签合同走付款流程的工作,但是就渠道运营而言,我们是要尽量减少年度合作的渠道,一家渠道一年以内的效果有高有低,为你服务的力度也有强有弱(重视你的时候一般就是续签的时候),尤其商务对接方面占了渠道运营日常工作的大头,年度合作的渠道基本就没有商务对接人是跟我从头对接到尾的。你知道不,一个相处融洽、配合度高的商务对接人是可遇不可求的。按我这么久来的经验,年度合作的商务对接人更换频率大大高于单次合作的。
走单次合作,我们可以评估到渠道近期的一个效果,选择继续推广还是暂停。
走单次合作,我们可以在服务力度及配合度上提更多的要求。
单次合作的商务对接人更换的慢,一个对接人往往一直服务你,为什么这么说了,因为单次合作的渠道本身的影响力是低于龙头老大的,他们往往只有一个网站或则是公众号,没有开设其他平台。其次公司业务、发展较平缓(专一),对接人的工作不会很复杂,对接的甲方业务也不繁杂,对接人的工作性质稳定。
3.返佣型渠道合作
这块儿,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公司业务拓展,公司产品多了之后的业务模式也增加了,针对跨境电商类的返佣型渠道合作,我们公司一般对接最多的渠道就是跨境电商培训机构。一般培训机构会在课程中实操各类软件产品,所以也变相的在向学员介绍及推广,一般学员向培训机构咨询购买产品后,我们就会给到渠道一定比例的佣金。
4.资源互换型合作
这种合作方式我们去年没有的,今年才开始合作,其主要原因:疫情影响,控制成本;
采取资源互换,最大化的节约渠道推广费达到引流目的。你问我目前资源互换的效果怎么样,我的回答是:so so
资源互换的基础是基于同体量的用户平台。用公众号举例,一般来说如果平台用户体量相当,那么就是头条换头条,如果一方用户体量低于另一方就是:甲方(用户少)头条换乙方(用户多)的次条,或则2篇二条兑换1次头条。
资源互换在我看来其实是组合拳中的一种,想完全依赖资源互换去达到引流效果是绝对不可行的,你想用资源互换换流量,说白了你的平台也不咋样,跟你对等的平台的用户也一般般,更多的是你们联合起来做曝光而已。
三、渠道合作的效果?
说到渠道合作的效果,其主要目的就是来评判这家渠道在你那儿属于什么级别,能不能继续合作下去,而评判渠道能不能继续合作下去却是分几点的:关注数、注册数、付费数
因为我们家的产品是软件类的,用户转化难度较高,用户是不可能通过一篇文章就达成付费的,因此在购买产品之前,需要将用户引导到公众号内沉淀。产品属性的问题需要一步一步的去教导用户,那么我们跟渠道进行合作的结果就是:从渠道引来了多少关注用户。
产品的使用是有账户的,去购买我们一个年度会员的账户难度还是蛮大的,所以我们会有很多相应的试用账号,一旦注册使用了我们产品,就已经是百分之百的目标用户,接下来就是销售去积极的转化了。一般来说,渠道过来的关注用户越多其注册量就越大,这是一个正比关系。
3付费数
这个太好理解了,就是渠道过来的用户最终购买了的有多少人,付费金额是多少,这就是一个渠道最终的转化率。
---因为我们家是注册跟付费属于两个部门,而我这边的渠道引流更关心的是注册数,进行月度、季度统计的时候,我看的是人均注册成本、注册率(注册数/关注数)。一家渠道的注册成本低、注册率高往往是我们继续合作的根本。但是也有另一方面,就是最终的转化率。举个例子:
假设AB两渠道的人均注册成本一样:
A渠道引来的关注数是100,注册数是50,付费数是5个,付费金额是10000元。
B渠道引来的关注数是30,注册数是10,付费数是5个,付费金额是20000元。(从B渠道过来的用户购买的都是高套餐)
结果很明显,B渠道最终效果是在转化率那块儿,付费数与A渠道持平不说,付费金额还大于B渠道,我就不可能单看注册率了,肯定是继续合作的,最起码B渠道肯定是把推广费挣回来了。
Ps:A渠道我肯定也是继续合作的,以上举例可不是2选一,A渠道的注册数是跟我的任务量挂钩的,如果人均注册成本一样,注册数多的渠道是实实在在能助我完成KPI的(毕竟转化那块儿是销售的工作,能否转化成功跟销售的能力相关)
渠道合作中的注意事项太多了,很难一个篇幅、一段讲完。比如:在之后渠道合作方式的不断拓宽,商务对接人的各种习惯,企业产品的更新迭代等,都会影响渠道运营中的合作。之后我会陆续更新相关内容,这次就先放一些目前我遇到的问题整理的相关注意事项。
1、渠道合作流程(以单次合作举例)
在这个流程中,大家有木有发现每一步都有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领导审核。这个特别重要,领导看不看是一回事,但你一定要同步信息给领导。记住!!!
2.渠道合作前
①评估渠道:根据以上的方式来评估,好的渠道就需要你通过各种方法去加到对方的商务对接人联系方式。
②讨论合作权益:费用、权益、推送时间、要求等等
③确定合同内容:记住,领导审核后要给到公司法务审核(头次的合同尤其要反复对接渠道、领导、法务,文档保存(名称替换)的时候很麻烦,细心点!)
④签订合同及付款:付款信息记得跟渠道多确认几次,财务流程多问(款项多久能到对方账户),大多数的渠道是收到款了才推送内容。
⑤确定排期,这个属于合同里面的推送要求,但拎出来是因为渠道的排期是要靠你去抢的,一个好的渠道有很多竞品合作,什么档期最好,相信做过渠道的都知道(对于我们家产品,周末的效果就严重低于工作日的,所以排期一般是周二至周四,周一一般也很少定是因为针对一些需要前期预热的产品或项目,周一一天的预热时间是不够的),根据自己家产品来合理安排排期,才能最大化的实现渠道效果。
3.渠道合作中
你发布至渠道的内容往往就这几种:海报(图片)、文章、音频、视频
作为渠道运营虽然内容不是你撰写的,但是审核缺不了你,对于从你这里推送出去的内容,你是负最终责任的。一个好的渠道运营不单要跟渠道谈价格、谈权益、谈排期还得承担推送内容的正确率。从我们这里发出去的内容要是正确的,从渠道推送出去的内容也要是正确的。
4.渠道合作后
渠道合作后指的是一篇或一条内容推出去之后的工作
①权益是否实施
合同内写明的是发布至渠道的公众号头条可带二维码,你就要确定是否是推送的头条,文章内是否放了二维码,甚至时间是定的那个点不......
②转化效果怎样
针对每家渠道,我们都有新建专属码,能够统计到从这个渠道来了多少的关注数、注册数、付费数等,所以一般我会在渠道推文的第二天(24小时后)做一个数据统计,例如公众号推文:阅读数、点赞数、关注数、注册数、付费数等,去评判这次渠道的效果。
当然,评判一家渠道的效果不单单从数据,我还会从配合度、自主性上面做参考,有些渠道是你跟她说什么是什么,照搬行事。有些渠道是你跟她说什么她往往会跟你1、2、3掰扯。还有些渠道是你还没说什么,她已经想好怎么最大化的去推广你的内容,去多种方式推广你的产品。
③渠道评级
这一块儿就是根据渠道的效果来做的,有的渠道好能进入A级,有的渠道一般进入B级,有的渠道效果很不好那就只能进入C级。
进入A级的渠道,之后会加大力度合作,积极尝试他们家的各种平台;
进入B级的渠道,会再看几次合作效果,尝试推送各种内容去找到适合他们用户的内容,从而挖掘用户。
进入C级的渠道,一般就是关停的,基本不再合作的渠道(但也会关注这类渠道,毕竟渠道也是企业,也有发展较缓和较快的时候)
其他:渠道合作还有其他种种注意事项,比如发票、税点等等
文章写到这儿,第一篇就end了,头有点晕,不晓得怎么写结束语。
那就这样吧!
Ps:我常常连打会出现错别字,实在是有哪句话看不懂就留言吧,我会继续更新,爱你
上一篇:付费推广的渠道方式以及套路
下一篇:浅谈招聘渠道管理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