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代开始变革的时候,没有人阻挡历史的前进:
新零售大潮正汹涌而来,伴随着大数据、生物识别、移动支付等技术的成熟,以及房屋租金、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的压力下,便利店行业也开始了彻底变革,未来便利店的核心,是技术还是人,也成了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没人知道答案。
伴随着腾讯及阿里的强势进入,新零售行业开始了变革大戏。
传统超市的自我革命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莎士比亚
与其被新零售入侵者毁灭,还不如自我革命。
于是,伴随着“无人”概念的兴起,各大传统超市开始了自我革命。
2018年1月23日,家乐福宣布,腾讯、永辉、家乐福中国达成潜在投资意向,同时家乐福与腾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协作共赢,在供应链整合、科技应用和业务赋能等方面进一步展开合作。
在新零售的变革大幕当中,伴随着互联网公司的进入,传统超市也开始了自我变革。
比如永辉超市,据GPLP君观察,在拥抱新零售的道路上,第一步,他们开始采用自助收银机器模式——消费者在永辉超市扫购完自己所需的物品之后,无需等待漫长的超市结账队伍,只要将商品扫描后放到旁边的装袋台,扫描结束后就可以点击付款,而且关于付款方式,永辉超市可以选择的结账方式很多,微信、支付宝、银联、永辉卡等皆可付款。
他们的目的非常简单,那就是试图借助技术的力量实现新零售的突破,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物体验,线上线下结合。
只是,想法很很好,更多的消费者却并不买单,消费者依旧排在长长的结账通道后面,令人啼笑皆非却又不得不反思——诚然无人结账从效率上来说的确便利了消费者,然而,从实际场景出发,如果消费者购买大量商品,自助结账的速度显然比不上专业的收银员,当然,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如果智能机器发生故障,谁来及时处理?多付或者少付,谁来沟通现场解决问题?
便利店的自我革命看起来很美,但是从理想到应用任重而道远。
传统零售的痛点
人工成本一直是零售商头疼的问题,F5未来商店合伙人林小龙告诉记者,一家普通的24小时便利店少说需要7个店员三班倒,人工成本需要3万多元。也正因如此,许多超市和便利店店主不得不小心计算营业额,以便让店铺维持在生命线以上。
更糟糕的是随着电商发展,网购的分流效果越来越明显,这对传统零售业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打击。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大型零售企业的销售额自2011年起开始断崖式下滑,直至2016年增长率已经跌至-0.5%。一系列大型零售商关店、倒闭的事件,也敲打着普通零售商的神经。“中国的零售业成本太高了,仓储成本、采购成本各个环节成本都非常的高。” F5未来超市CEO徐海成感叹道。
林小龙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传统便利店的货架上摆放什么商品多由店长决定,但现在这些工作将由机器和数据来完成。目前他们已经可以根据商品的销量来调整上架商品数目,未来随着数据规模逐渐扩大,还有望实现个性化推荐。
林小龙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我们正在强化数据的功能,未来消费者到商店后,眼前的商品可以专门为他强化甚至提供折扣,我们希望做成比你更懂你的便利店”。
成本解决
扫码进门,选取商品,通过支付门,无需再次掏出手机,商品款项就会被自动扣除。在首家淘咖啡店铺中,不少顾客已亲身体验到了蚂蚁金服物联网支付技术的神奇。它利用传感器、生物识别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辅助识别商品和用户,让用户在几乎“无感”的情况下完成身份识别以及商品支付。
而这种“无感”的目的正是去掉人工环节降低成本,并且让线下支付更加自然。目前各家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为达成这一目标的办法各有不同,据创新工场投资经理阮飞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现在解决支付问题主要途径有3种,一是如Amazon GO利用纯计算机技术进行,二是如缤果盒子利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标签,第三种则是如F5未来商店这样用机械自动化来完成。淘咖啡造物节标签里也有RFID芯片,不过它通过几种技术相加增强了识别的准确度。
然而作为一场实验,各家无人超市探索的不仅限于解决人工成本这一项,他们都希望在更大层面上压缩成本、提高效率和服务,以便做到利润最大化。而这场变革的起始点是从商店造价开始。
谈颠覆为时尚早
成本和效率是零售业关注的核心点,但对于跨界打劫的互联网企业而言,无人超市真正的意义在于它所搜集到的数据。在无人超市的消费中,每一个环节都能够通过数据追踪。这也意味着,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店铺可以根据销量数据调整补货数量和进货品类,而这些原先都是由传统店长来操盘。
当然,这些数据还能够带来更精准的服务、更高效的商品流转。只要顾客来过一次,商店就可以根据大数据为其推荐商品,反过来,顾客也可以帮助商店完善选品过程,让商店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商品,以便实现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