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截止目前,在头条创作了近10个月,在上一篇
我在头条拿“原创”标识的创作之路
曾谈到过关于在头条号创作的一些经历,这一次想分享一些运营经验(关于影评类的垂直方向的写作),顺便也谈一些我个人对创作的一些看法。
为何选择在头条号创作?
毕业以后,作为理科生的我做了文案工作,然后就接触了新媒体运营并了解到头条号。因为头条号是以推荐驱动的媒体平台,因而垂直领域的内容更容易获得推荐量。我虽然是学的理科专业,但一直以来都对文学、诗歌和电影非常感兴趣,尤其喜欢写作。
写头条号之前,我一直在公众号进行创作,但因为写得太杂,加上公众号的封闭性,断断续续写了一年多也没什么成效。
当然,我深知自己的文章风格偏向理论探讨和偏“意识流”,一直以来对读者都不大“友好”。但对我而言,这样的文章实则比“三段论”似的文章写得更难,因为写之前投入的思考会更多,但
阅读量的长久底下一点点让我丧失了写作热情。
此外,毕业后时间上的紧迫和经济上的需求,让我对难以获得收入来源的公众号写作更加失去动力。在最迷茫的时候,头条号给我的写作之路打开了一片天地。
它的推荐机制解决了文章阅读量的问题,且也很好地为我的文章风格筛选出了适合的读者。在头条号写作以来,
粉丝量虽然上升得很慢,但取关量也很少。此外,青云计划的收益给了我写作的动力,尽管拿原创标识经历了一些困难,但努力通过原创后就很快得到了一些收益。
在垂直领域如何创作运营?
我想,作为不到300个粉丝的创作者,谈“如何运营”有点不合道理,但我想这和“理论”应该是不冲突的,而不能快速增长粉丝有我个人的弱点所在,我会一点点说明。
大学期间看了许多电影,有了阅片量的积累,加上喜欢和朋友讨论电影的爱好成为我在头条号写影评的契机。一直以来,我对于写作都有些“较真”,
“三段论”一直都是容易得到读者认可和流量的写作方式,但是我始终不愿去学!其主要原因是我不希望自己的写作思维被“三段论”的模式给限定。还有一种流量来源是用“吐槽”的方式写吐槽文去与读者争论。但有咪蒙的前车之鉴在前,我自然不建议大家这么去做。
我唯一一次“吐槽”是对《寄生虫》的评论,但我并没有写成文章,而是写的微头条——大概是没有收益减轻了我对自己写作要求的内疚。比较讽刺的是,那次“引战”反而给我增加了近100个粉丝——目前粉丝的三分之一。
以上这些不知是否能给你带来一些思考,下面具体谈一些我对运营的几点建议:
1、善于利用微头条追踪对写作领域相关的热点进行点评。因为微头条写作方便,一部手机、几张新闻截图就好,但只要是热点内容,都很容易得到大量推荐,易于增粉。
需要强调的是,
写微头条一定要有观点,不一定要激烈,但一定要鲜明,而且尽可能写得通俗易懂和简短,并给读者留下讨论空间。像我下面这样写换谁都不愿耐心看完,也难以参与讨论,实在是又臭又长!
2、文章不一定要天天发,但一定要有规划进行创作发布。首先是
发布时间。头条号的用户大部分来自城市,考虑到工作关系,刷头条的时间点一般集中于晚上6点到9点之间。因此这个时间段的文章点击率、转发率和收藏率都偏高。而且头条的“冷启动机制”也契合这种文章发布方式——文章一旦启动完成,第二天会得到大量推荐。
其次是
文章写作方式。众所周知,我们从小学开始学写作文就是“三段论”的写作方式,因而阅读习惯也偏向于“三段论”。简而言之便是
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然后用小标题一二三地写出论据,最后做简短总结。这样写作读者易于理解的同时也显得作者比较“专业”。
当然,如果你对自己的文采有足够自信,这点可以略过。
但考虑到短视频横行的今天,文章还显得混乱的话的确很难让人有耐心读下去。比如我的这篇影评《超脱》:一部为失职教师开脱,豆瓣评分却高达8.8分的电影
最后是
文章观点要足够鲜明,同时尽量做到中肯不偏激——虽然“站队引战”更能引起评论转发,但要获得“青云计划”就比较难了。
3、
写作是个体力活,同时也是个技术活。这里的“技术”不是说写作有很大难度,而是如要持续写作,那么素材积累就必不可少。
我最开始写影评的时候,既没有学过美术和摄影,也没有学过电影理论,那么读者凭什么来看我的影评呢?如果只是偶尔写一篇个人感想倒没多大关系,但是要持续输出,同时还要把一部电影通过不同方向(摄影、配乐、故事、剪辑等)来解读就非常难。
因此,每天坚持看一部电影和购买大部头的电影书籍来阅读就必不可少,同时还得经常去看一些优秀影评人的文章。
目前读完的部分电影相关书籍
关于“青云计划”和创作收益
青云计划需要通过原创才能参加,具体规则大家可以去看相关介绍。
通过原创后每周有两次自荐机会,一旦获奖就有奖励(每月首篇1000元,之后的每篇300元)。虽然不用自荐机会标原创也可能获奖,但好像没有收益——因为时间关系,我每周两次都很少能用完。目前为止,我自荐了27篇(其中几篇还和影评无关),中了13篇,一直徘徊在50%的概率边缘。但五个月下来,也有了近8000的收入。对我而言,还是很满意的,毕竟写得不勤,而且通过以上描述,大家也能看到我太任性,很少按正常的运营“套路”来写。
根据我的计算,按照青云计划的要求来写之后,
如果你能做好“三段论”的写作方式,文章观点足够鲜明,而且在积累的素材足够丰富的情况下,再去分析一下中奖的文章,让自己的文章获奖并不难。
如果每周多写几篇文章,然后再根据总结的经验自行筛选后才用自荐机会的话,按一个月四周,八次自荐机会,中5篇以上来算,即2200块钱。如果再参加一些活动,以及广告费等,每个月靠写文章挣3000以上(
得到优质作者大概率有人找你约稿)还是不难实现的。
最后再强调一下,八次自荐机会一定要写完!我到现在最多的一个月就写了7篇,每次想到这周的自荐机会都没用完,我就一边后悔着计划下一周要写什么,无论是激励自己还是争取收入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努力了。
希望喜欢写作的你也越来越努力,然后越来越优秀!
小提示:
如果对运营或者写作有任何疑问,请在评论区提出。不保证有用,但保证知无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