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疗愈师的角度来看,能量场(气场)与身心灵三个维度的健康息息相关。
接下来我会分享「能量疗愈」相关的书籍连载,欢迎一起学习探讨。
当婴儿将注意力带入物质界,他的气场会变得紧致且明亮,特别是头部周围。当他的注意力消失,气场的颜色便淡去,不过仍在气场中保留了以颜色形式呈现的部分体验。每个体验都在气场中添加了些许颜色并增强了他的个性。于是气场建立的工作也在进行着,并终生以这种方式持续,因此可以从气场中找寻到一个人的生命经历。
出生后,母亲和孩子之间依旧有着强烈的能量连结。这种连结有时称为种质(germ pasma)。这种母亲和孩子之间的连结在出生时最强并将持续一生,即使随着孩子长大而不再如此明显,这条心里脐带使孩子多年来保持着与父母的连接。很多时候,一方察觉到另一方的伤痛经历,即使他们在实体层次上相隔千里。
孩童的能量场对他生活的氛围完全敞开,而且容易受到伤害。无论事情公开与否,孩童都能感觉双亲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孩童持续地以符合自己个性地方式对能量环境做出反应,他可能会有模糊的恐惧、幻想、脾气或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孩童的脉轮是全面开放的,没有遮挡心灵影响进入的保护膜,这导致孩童非常脆弱和敏感。因此,即使脉轮不像成人那样发展诚实,能量仍会直接进入孩童的能量场,让他们模糊地感觉到这些能量,而孩童必须用某种方式来应对。
大约到了七岁,一道保护罩在脉轮的开口成形,过滤从宇宙能量场进入的许多影响。孩童从此不像以往那样脆弱了。这个阶段可视为是一个孩童的长大和个体化,接近理性开端的时期。
很多时候可以看到一个较小的孩子依偎在母亲或父亲的膝上。外界对孩童的影响被双亲的能量场防护着。由于孩童容易受伤,我对于让孩童参与成人的治疗团体持保守态度。成人不知道孩童的感受,除非本身已回归到那脆弱的状态。我曾见过父母们无意中让孩子在团体治疗中受到不必要的心灵震撼,或屈服于团体压力,还认为是一件革新的事。大人的愤怒对孩童系统的撞击和身体的撞击相同,而悲伤和消沉则如同一层云雾掩盖住孩童。
喂哺母乳除了滋养身体,还供给了孩童以太能量。在每个乳头里都有一个小脉轮提供婴孩能量。请记住,由于婴孩的脉轮是未开发的,所以无法吸收代谢宇宙能量场的能量来维持生命所需。
随着孩童长大第二脉轮发展,情绪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孩子在生活中编织着梦幻世界,他开始觉得和母亲是不同的人,而幻想的世界协助创建了分离感。幻想世界是孩子的领地,他从以太场发送出变形虫状的投射能量并围绕这些物件。在这建造的幻想世界中,越重要的物件便被越多来自他能量场的能量意识所包围。这个物件会成为自我的一部分。当该物件从孩童手中被强力夺走时,会撕裂孩童的能量场,并在身体和心灵上同样造成痛苦。
从两岁左右开始,孩子将父母视为所属,「我,我的爸爸,我的妈妈等等」。能量场中橘红色和玫瑰粉红色变得更为明显。孩童学习着与其他人有关系,学习着一种最基本的爱。在能量场方面,孩童可以从母亲的能量场中分离出来,有一条以太脐带依旧连接彼此,本体分离和独立的过程因而开始。孩童创造一个幻想空间并住在里面,但仍透过以太脐带与母亲相连着。她依旧可以回头看看妈妈会不会离得太远。从灵视图像来看这个空间,通常像是由蓝色的气场层或以太层的能量所组成。孩童较喜欢独自玩耍的空间,若是有个玩伴被允许进入,此玩伴则会被小心提防着,不准对这个空间有太多干扰。在此阶段的孩童并没有一个足够强大到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维持真正清晰度的自我。他努力找寻独特性,但依旧觉得和一切事物很有连结。个人物件成为界定个体化的方式,私人的能量空间有助于这个界定。因此,当另一个孩童来参观一个五到七岁孩童的房间时,这位小主人会在和其他孩童沟通以及保持自我形象之间挣扎。于是,他努力控制个人物件,并罩上个人能量,以协助确认自己。这样的挣扎是承认并保持自我个性化,且觉得依旧和一个不同的「个体」有着连结。
在七岁左右,孩童开始将许多金色能量编制到幻想空间中。空间变得更自由、更大、更少和母亲连结,对访客更加敞开。这时的孩子有更大的自我意识,敞开了解自己与其他人的相似之处。她现在可以允许「其他」更大的自我在私人空间内表达,访客可以在他的私人空间创造各种能量形式。这让事情变得更「有趣」和「生动」,提高了幻想生活的乐趣。这是孩子们进入「小团体」的阶段。让这一切成为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到七岁左右,所有的脉轮都会有罩子覆盖,可以过滤周遭许多能量场的影响。孩童会感到「较安全」,因为他在能量体上也确实如此。
未完待续。。。
摘自《光之手》
上一篇:手机号码888的数字能量磁场解析
下一篇:从为什么没有活力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