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 | 夏至
admin
2023-08-16 05:21:03
0

夏至,是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交节点,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至”不做“到”解,而作“极”解。指当天的夏季日影最长,并开始炎热。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夏至这天虽然日照时间最长,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


夏至习俗


  1. 食“麦粽”与“夏至饼”

江南食俗。《吴江县志》载:“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

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俗谓“夏至饼”。


2.庆丰收,祭祖先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习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3.吃夏至面

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中记有:“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

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又因为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立夏养生要点

传统中医学认为夏至节气标志这一年进入阳气最旺时节,最近几年人们越来越推崇“冬病夏治”,所以在夏至这已节气后养生保健,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夏至,天地间的阳气达到极致,进入盛夏,在此以后,阳将渐消而阴逐渐增长。夏至日当天白昼最长,黑夜最短。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嵇康《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意为我们应当使心神安静,不可让外界的燥热扰乱心神。

夏至后,养生保健忌三点:

1.忌夜食生冷:

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饮食,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食用此类食物。

夜间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2.忌夜卧贪凉:

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天长日久,则阳气散尽而毙命。

因此,我们现代人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

通过夏至节气养生保健达到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让冬季常见病症提前远离我们。

3.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

可以见到的病症如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则变生原因不明的发热证。同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对小儿尤其如此。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