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益丰药房高管减持行为频繁显现。
文/每日财报 南黎
11月16日,益丰药房发布了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计划公告。公司副总裁王永辉和副总裁肖再祥拟通过集中竞价的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减持数量不超过21.39万股),原因标注为“自身资金需求”。
表面看,这只是一次常规的高管个人财务安排,却难以摆脱市场对其背后动机的审视。尤其是在公司近一年来股东与高管频繁减持的背景下,这一动作愈发显得意味深长。
股东高管密集减持
今年以来,益丰药房高管减持行为频繁显现。
1月4日,公司副总裁张朝旭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 2.0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017%;5月23日,公司执行总裁高佑成、助理总裁颜俊分别减持5.04万股、2.29万股,分别占总股本0.0042%、0.0019%。
事实上,近年来,益丰药房控股股东及高管减持较为频繁。尤为引人关注的是,8月6日晚,益丰药房发布公告:控股股东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厚信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及其一致行动人益之丰、益仁堂,在短短两天内通过大宗交易减持2424.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套现约5.55亿元。减持消息一经披露,次日公司股价应声下挫2.2%,收于23.96元/股,总市值缩水至290亿元。
厚信创投、益之丰、益仁堂均为益丰药房员工持股平台,其股份均来源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取得以及上市后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其密集减持不免引发市场对该公司内部人员信心不足的揣测。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厚信创投及其一致行动人首次减持。相关公告显示,2024年9月至10月期间,它们曾两度抛售共计400.5万张公司可转债,占发行总量的22.28%。
具体而言,2024年9月18日至2024年9月26日期间,厚信创投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减持“益丰转债”共计220.5万张,占发行总量的12.27%;2024年10月8日至2024年10月14日期间,厚信创投及其一致行动人又减持“益丰转债”共计180万张,占发行总量的10.01%。
多次减持行为,不仅加剧了市场对益丰药房资金动向的关注,也进一步引发投资者的质疑,是否连内部人也对公司前景有所保留?
“开店神话”背后的商誉隐忧
作为连锁药店的核心资产与运营基础,门店数量一直是各家企业扩张的关键指标。此前数年,各大上市连锁药店竞速门店规模,纷纷朝着“万店时代”迈进。
公开资料显示,益丰药房主营业务为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以及与健康相关的日用便利品等的连锁零售业务。公司于2015年2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自2015年登陆A股市场以来,这家起源于湖南常德的区域性药房,便开启了以规模为主导的急速扩张之路。十年间,其门店总数从1065家跃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14694家,增幅近13倍,构筑起覆盖全国十余省市的零售网络。
其间,除了自营和开放加盟,并购也是益丰药房拓展门店数量的利器。
仅2018年,公司便以日均新增4家门店的速度,通过收购新兴药房等标的实现净增门店1552家,单店收购成本达291万元。
这种高频并购不断持续,2022至2024年间累计完成59起同业并购,吸纳1485家门店,其中2024年并购投入就超1.8亿元。
依靠不断扩店的策略益丰药房尝尽甜头。公司的营收规模从2015年的28.4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40.6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步从1.76亿元攀升至15.29亿元。资本市场也给予积极回应,2020年巅峰时期总市值一度逼近580亿元。
然而,激进的并购策略如同双刃剑。最直接的副作用是急剧膨胀的商誉——从2015年的2.84亿元激增至2024年的47.69亿元,增幅超过1500%。
转型的"破局"与"困局"
减持风波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益丰药房以高速扩张为核心的增长模式正面临行业结构性转变的严峻挑战。
自2024年起,中国药品零售市场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根据中康CMH数据,2025年1-6月中国实体药店累计规模为296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2.2%。行业已告别过去依赖门店数量扩张的粗放阶段,正式步入以“提质”替代“增量”的发展新周期。
在这一背景下,行业整体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今年以来,多家连锁药店企业门店数量出现下滑。益丰药房也不例外,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新开门店137家,关闭门店440家,新增加盟店285家。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门店总数14666家(含加盟店4097家),较上年末减少18家。其中,第三季度,公司新开门店56家,关闭门店168家,新增加盟店77家。
与此同时,监管政策的持续升级进一步压缩了粗放式发展空间。医保飞检、智能监控已常态化,国家医保局亦强化对定点药店“阴阳价格”、药师“挂证”等行为的查处,药品进销存数据实时上传、全品类配备追溯码等信息化要求逐步落地,形成严密的监管矩阵。
面对行业变局,连锁药店纷纷寻求转型,线上渠道成为布局重点。米内网数据显示,2024年网上药店药品销售额达758亿元,同比增长14.4%,显著高于实体药店2.3%的增速。
益丰药房也在积极发展医药电商,今年上半年互联网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3.55亿元,占总营收11.56%,其中O2O与B2C分别贡献9.44亿元与4.11亿元,但线上业务尚未成为业绩主导。
当下,对连锁药店来说,提高赚钱能力已经比继续扩张规模、增加门店更为重要。除了线上业务,多元化经营也成为连锁药店的战略重点。药店不再局限于药品销售,逐渐转型为融合健康食品、美妆、个护等品类的“健康便利店”。
减持风波或许只是表象,其背后所折射的,是企业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导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与彷徨。当“开店即增长”的逻辑被改写,当监管与市场同时倒逼企业回归运营本质,益丰药房能否在行业洗牌中守住领先地位,重塑增长内核《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