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纷繁复杂的资本市场中,成长股投资如同穿越一片幽深的森林,容易让人迷失方向,却也有人能探出一条清晰的路。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基金经理陈韫中,正是这样一位“探路者”——他不仅善于识别哪些“树苗”有望长成参天大树,更注重判断它们所处的生长阶段,以“传统成长”与“新兴成长”的双轨思维,构建出一套灵活且具备前瞻性的成长股投资体系。
“我习惯于先对产业属性进行系统思考,厘清行业周期阶段与中长期趋势,再精选优质成长股。”在陈韫中看来,成长股投资不仅是在不同的细分赛道优选标的,更是在产业周期的基础上把握好买卖节奏。
银河证券统计显示,截至10月31日,由陈韫中管理的广发成长启航A近1年收益率达到88.81%,在1876只同类基金中排名前3%。11月17日起,拟由陈韫中管理的新基金——广发创新成长开始发行,该产品将动态调整“传统成长”与“新兴成长”的配置,在保持行业均衡的同时,以捕捉个股超额收益的方式,追求有锐度的长期回报。
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基金经理陈韫中
一场关于“成长”的进化
陈韫中对成长股的偏爱,始于对科技产品的好奇心。他是iPhone第一代手机的尝鲜者,至今保持着研究新兴科技产品的热情。“投资需要好奇心,特别是对于成长板块的机会挖掘,好奇心是必备的素质。”他说。
2021年9月,陈韫中接手管理广发中小盘精选。彼时,成长风格正处于逆风期,如何在控制回撤的基础上追求超额收益,是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于是,陈韫中初步确定了以成长股为核心,从科技、制造等多元成长方向捕捉超额收益的投资框架。为此,他不满足于TMT板块的深度研究,而是将视野拓展至军工、能源等泛制造业。
陈韫中将成长板块划分为“传统成长”与“新兴成长”两大类别,并针对其不同特性制定了差异化策略。对于传统成长,即“新半军”(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成熟赛道,陈韫中秉持“周期成长”思维,对其中出现产业变化的板块进行阶段性布局。他直言:“无论是TMT中的电子通讯,还是高端制造,都属于泛制造业,不可避免带有明显的周期性。只有把握好周期位置,才能更好地把握卖点,不然很可能是坐一轮‘过山车’。”
而新兴成长,是他组合中的“进攻抓手”。这些方向包括2022年的机器人,2025年的具身智能、新兴存储、卫星互联网、量子计算、固态电池等——相关产品虽尚未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却代表着未来趋势。在他看来,新兴行业的渗透率从个位数往10%突破的阶段,往往是资产估值提升最快的时候。但如果没有在“从0到1”的阶段就积累对新兴产业的认知,想要在后续“从1到10”的过程中受益会变得非常困难。
在组合管理层面,陈韫中会根据产业周期与市场情绪,动态调整传统成长与新兴成长的配置比例。当市场流动性充裕、风险偏好较高时,新兴成长的仓位占比提升;反之,当风险偏好下降时,则主要在传统成长中寻找拐点向上的机会。这种动态平衡不同资产的投资策略,既保障了组合的进攻性,也增强了防御能力。
轮动不止于景气
在陈韫中的投资体系中,行业轮动并非简单地追逐市场热点,而是一套基于产业周期的系统方法。与市场上普遍基于短期景气度买卖的策略不同,他的行业轮动更注重“产业位置”与“估值边际”的平衡,通过把握不同行业成长阶段的特征,实现收益与风险的优化配置。
“任何行业都有其自身周期性,不能因为成长性好就忽略了周期。”陈韫中强调。他将至少一半的研究精力投入到对新兴成长方向的跟踪中,通过拜访行业龙头、研究前沿产业趋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比较,从而在新产业由主题阶段步入赛道初期的关键阶段捕捉超额收益。
陈韫中分析:“新兴成长与景气度研究有相通之处,都需要前瞻判断下游需求爆发时点。但新兴成长更注重三个维度:一是空间,分析其是否代表未来方向;二是催化,梳理产业链各环节的价值量;三是卡位,判断公司的竞争优势。”他指出,“投资新兴成长方向核心是看价值量,通常价值量越大,弹性越大。”
成长资产通常会经历从主题阶段、技术落地到规模扩张的完整生命周期。因此,陈韫中会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差异化策略。对于处于主题阶段的方向,他以波段交易为主;当产业过渡到赛道阶段,则更倾向于结合企业盈利进行较长周期持有。
前瞻布局成长赛道
对于新产品广发创新成长,陈韫中计划采用均衡偏成长的配置策略,挖掘未来受益于行业成长的投资机会。具体到行业方面,他当前看好的领域包括算力、存储、端侧创新、品牌出海、机器人、卫星互联网及固态电池等。算力与存储是他重点关注的方向。其中,算力方向关注海外及国产算力,海外算力包括但不限于光通信、存储、电力等板块。
陈韫中认为,海外算力进入泡沫化阶段,而追赶产业发展的国产算力蕴含良好的投资机遇。“国内云服务商预计在明年一季度到二季度大幅提升资本支出,相应资产有望重现海外算力2023年的投资机遇。”在他看来,存储领域也将迎来上行周期,NAND闪存价格从今年9月步入上行通道,预计行业景气度仍将持续一两个季度。
军工板块是陈韫中在今年二季度就重点配置的方向,他认为,相关板块当前仍具备较高的性价比。
对于机器人板块,他认为,机器人一旦落地,或将成为AI最大的应用终端;并且,目前国产机器人产业链尚未被充分定价。
此外,固态电池与低空经济是陈韫中重点跟踪的细分领域。他认为,固态电池是机器人与无人机发展的关键环节,预计将比其他应用更早突破。在低空经济方面,无人机产业凭借全产业链优势,正在试点城市逐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