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纽约街头的竞选海报还未完全撤下,华尔街的玻璃幕墙背后,却已经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佐兰·马姆达尼,这位在民调中遥遥领先、获胜赔率高达95%的准市长,成了金融圈关注的焦点。金融圈一方面投下重金,试图阻止他当选;另一方面,又在民调结果面前悄悄调整策略,准备与他合作。这场资本与政治的博弈,背后暗藏着纽约未来发展的方向。
华尔街金融动荡
马姆达尼的竞选计划,早就引起了金融界的担忧。他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每一条都触动了华尔街的敏感神经。比如,增加纽约富裕人群的税负、提高企业税、冻结公寓租金、增加公共住房补贴等政策,这些看似关注民生的措施,在金融大佬眼中却等同于“破坏商业环境”。OTCMarketsGroup的首席执行官克伦·威尔·库尔森直言不讳地表示,马姆达尼的政策初衷或许是好的,确实能激起很多普通市民的热情,但如果纽约的商业氛围变得不再友好,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久后,大家就能看到我们在招聘和公司布局上的变化。”他警告说,企业可能会选择离开纽约,寻求更有利的环境。库尔森本人是马姆达尼竞争对手的支持者,他力挺的前州长安德鲁·科莫是温和派民主党人,更符合金融界的期望。
不仅仅是库尔森,路透社采访的六位金融界高层或代表,即便匿名,也难掩他们的忧虑。拉扎德的首席执行官彼得·奥尔萨格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的发言颇具代表性。曾任奥巴马政府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的他,讲话一贯谨慎。“如果选举结果真的如民调所预示,我们只希望最坏的情况不要发生。”他说,“无论谁成为市长,必须清楚商界对这座城市的重要性。”这话的潜台词非常清晰:可以接受现实,但政策必须有所妥协。
金融界的焦虑并非空谈,真金白银的投入已经开始。知名投资者比尔·阿克曼公开炮轰马姆达尼,称他的“反商业政策”,尤其是加税,将摧毁纽约的就业机会,迫使企业外迁。愤怒之余,阿克曼向一个名为“捍卫纽约市”的组织捐赠了100万美元,这个自称跨党派的团体,显然是针对马姆达尼的,并且还拿出了75万美元启动“修复城市”项目,支持的正是马姆达尼的竞争对手科莫。
砸钱买平安
另一位亿万富翁投资者丹·勒布也没有闲着,他向“修复城市”捐了60万美元,又捐了10万美元给“捍卫纽约”。这两位金融大佬投下的大笔资金,表现了他们坚决反对马姆达尼的态度。然而,面对他95%的高胜算,他们的代表最终选择了沉默,拒绝再发表意见。资本的强硬态度,在选举结果即将确定的现实面前逐渐消退。
华尔街的态度转变,比许多人预期的还要迅速。在博彩网站开出95%的获胜赔率后,金融大佬们很快从“阻击”切换到“合作”模式。毕竟,虽然纽约市长没有直接监管华尔街的权力,但他能够决定这座全球资本中心的“友好度”,这点没有人敢轻易忽视。
马姆达尼也没有等到选举结果揭晓才开始行动。他在纽约市合作组织的会议上,与华尔街的银行、私募股权公司、律师事务所的首席执行官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这个组织的CEO凯瑟琳·怀尔德证实了这一接触。
今年夏天,马姆达尼还与摩根大通的CEO杰米·戴蒙进行了电话沟通。有消息称,戴蒙已经表示,只要马姆达尼当选,他愿意提供帮助。房地产行业的大佬们也没有被忽视,马姆达尼与他们一直保持沟通,尽力不让关系破裂。
支持马姆达尼的独立支出委员会OneNYC,也在为日后的合作铺路。委员会首席执行官亚瑟·萨利姆透露,如果马姆达尼胜选,他们将迅速成立一个商界领袖顾问委员会,专门负责与商界的合作。他强调,“我们非常重视与商界建立实际信任,提出具体的合作案例。”这番话显然是为了安抚华尔街,表明新政府不会采取“一刀切”的强硬政策。
不过,马姆达尼的政策能否顺利实施,仍然面临着现实的考验。纽约福特汉姆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克里斯蒂娜·格里尔指出,增税措施并非市长可以单方面决定,必须与奥尔巴尼方面的州政府合作,任何城市层面的税收增加都需要他们的批准。
“无论最终采取何种措施,整个过程都会非常缓慢,可能到头来对富裕居民几乎没有实质性影响。”格里尔的分析,让华尔街的忧虑略有减轻。
资本大佬困境重重
房地产市场反应最为直接。马姆达尼提议冻结租金,重新实施公寓租金管制,这个政策曾由前市长比尔·德布拉西奥推行,后被现任市长埃里克·亚当斯推翻。现在要重启这一政策,房东和贷款机构都感到不安。洛杉矶的帕克维金融公司在纽约设有办事处,其CEO保罗·拉希米安直言,租金冻结的提议让他们很不安,他表示,在选举结果揭晓前,不会再向纽约的房地产开发商和项目发放新贷款,暂时保持观望。“如今很多房东不仅无法盈利,甚至每年还要亏钱维持房产。”拉希米安的话,道出了房地产行业的困境。
迈阿密的房地产投资公司BHGroup创始人艾萨克·托莱达诺的预测更加直接,他认为,如果马姆达尼当选,到2026年,肯定会有大量居民从纽约迁往佛罗里达。“很多人不认同他的政策,选择用脚投票,搬走是最直接的方式。”这反映出政策的不确定性,已经开始影响到人口和资本的流动。
华尔街与纽约准市长之间的博弈,归根结底是民生诉求与资本利益的冲突。马姆达尼的政策聚焦贫富差距和住房问题,这些是普通民众最关心的议题,也是他能够获得广泛支持的原因。可是,作为纽约经济支柱的华尔街,则担心这些政策会削弱城市的竞争力,导致资本流失和就业机会减少。这些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当前的局面相当微妙,华尔街之所以妥协,并不是认同马姆达尼的政策,而是基于现实的考虑;而马姆达尼主动与商界接触,也并非放弃自己的主张,而是为了让政策能够顺利推进。未来双方能否达成持久的合作,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彼此的利益。
纽约作为全球经济中心,既需要通过改善民生来维护社会稳定,也需要资本的支持来保持城市竞争力。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马姆达尼当选后最为艰巨的挑战。
结语:
这场博弈尚未结束,11月4日的选举结果将最终揭晓。不论最终谁胜出,华尔街与纽约市政府之间的磨合将不可避免地持续下去。纽约的未来,既不取决于金融大佬的资金力量,也不依赖于单一的政策主张,而是看双方能否超越分歧,找到兼顾民生与经济的共同发展道路。毕竟,纽约的活力,历来来源于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在矛盾中寻找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