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这次在稀土领域动真格了。11月4日,普京亲自签署总统令,要求政府在12月1日之前提交一份关于稀土和关键金属开采生产的长期路线图。这份指令绝不是空头支票,而是明确列出了任务清单,包括开采、生产和管理的全套计划。根据俄罗斯自然资源部的数据,国家拥有15种稀土金属储备,总量达到2870万吨,但实际产量仅占全球市场的一小部分,远未发挥潜力。普京的命令实际上是9月在远东经济论坛上讨论结果的后续行动。论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普京出席后便将这些要点整理成正式指令下发。
目前全球稀土市场竞争激烈。美国方面计划在两年内实现稀土供应自主化,通过本土开采和国际合作摆脱对外依赖。欧盟也在行动,联合20多个国家建立替代供应链,并寻求矿产合作机会。中国在稀土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掌控了全球大部分产能,从开采到加工环节都十分完整。今年,中国针对美国关税反制措施,还限制了稀土出口。俄罗斯储备也相当可观,美国地质调查局估算其拥有380万吨稀土,但俄罗斯官方计算更高,29种稀土金属总储量达6580万吨,占全球约10%。然而,俄罗斯产量仅占全球1%,加工能力也较弱。
普京这道指令虽然下得很急,但目标并非针对中国。俄罗斯希望在稀土这一战略领域站稳脚跟,避免在全球竞争中落后。稀土在智能手机、电动车和武器系统中应用广泛,战略价值极高。如果不掌握核心资源,国家工业体系可能出现瓶颈。俄罗斯过去在布局上进展缓慢,现在加速发展,是为了在美中欧的竞争中不掉队。指令中还要求政府改善与中国、朝鲜边境的交通连接,建设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具体措施包括两座现有中俄铁路桥以及一座计划中的朝俄公路桥,桥跨图们江,必须在2026年前投入使用。这也与乌克兰战争后西方制裁有关,俄罗斯正转向东方,深化与中朝的经济合作。
俄罗斯的稀土开发计划并非首次提出。9月远东经济论坛上,普京就提到要开发稀土,并利用先进技术刺激国内需求。工业贸易部预计,到2030年稀土产量将增长245%,年产值可达12.3亿美元。然而,这次指令并未提及新的资金投入或具体矿床,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重复了以往承诺。俄罗斯在全球稀土储量中排名第五,但开发速度落后。今年2月,普京表示俄罗斯准备向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提供稀土项目。3月,俄罗斯投资特使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称,俄美已开始谈合作,美国企业表现出兴趣,但由于乌克兰战争,合作停滞不前。
全球稀土博弈日趋激烈。中国实施出口管制后,美国签署了乌克兰矿产协议,以战后重建资金换取优先权。俄罗斯也希望参与,但地缘政治障碍重重。普京的指令更多是对行动要点的总结,并未详细披露计划细节。俄罗斯的目标是建设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对中美独立。类似中国利用稀土对美国施压的策略,普京政府也意识到地下矿产的重要价值,不希望在未来科技和资源竞争中被边缘化。
指令发布后,媒体纷纷报道。路透社指出普京要求内阁起草稀土开采计划;《莫斯科时报》称普京指示政府制定长期生产路线图;政治新闻则强调普京希望俄罗斯挤进稀土赛道;《印度教徒报》报道普京下令制定路线图,并改善中朝边境交通;半岛电视台也报道指令要求12月前完成路线图。这些报道显示,俄罗斯正进行战略转向,以应对全球供应链变化。
俄罗斯的稀土储备主要分布在远东等地区,但环境监管和许可程序复杂。路线图需要在开采与环保之间取得平衡。俄罗斯计划到2027年初步投入加工厂运行,这也是远东经济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京的指令给内阁27天时间进行协调,显示出事先已有准备,总理米舒斯京负责监督落实。
中俄关系稳定,在反对美国霸权上步调一致。但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俄罗斯仍保留一定主动权。俄罗斯希望与中国并肩合作,在某些环节甚至主动出击。相比之下,欧盟内部问题多,27国意见不统一,决策效率低。俄罗斯执行力强,资源集中,专家认为三强格局可能更稳,欧盟可能边缘化。
稀土与军工、高科技紧密相关。俄罗斯在军事上展示力量,11月4日普京为核动力导弹和鱼雷开发者颁奖。次日,他评论海燕导弹核反应堆续航长、飞行轨迹难以预测,难以拦截;波塞冬鱼雷水下潜伏能力强。这些武器测试成功,海燕飞程达14000公里,波塞冬10月29日试射。但军事威慑力仍不足,国家竞争力需要科技和资源全面覆盖。
俄罗斯推动稀土开发,是为了在全球秩序重构中不被边缘化。资源、科技和产业决定国际话语权。普京明白,如果不抢先布局,未来就难有发言权。中国过去几十年投入巨大,掌控了产业链。美国和欧盟在追赶,俄罗斯也加速跟进。这场争夺的焦点在于供应链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