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美国宣布暂停对中国造船业的调查,暂停一年。中国也相应停止了对美国的反制措施,同时放松了对韩国几家子公司的临时措施。原本韩国企业想着借着这个机会赚点订单,结果却适得其反,反而成了局面中最尴尬的那一方。
这件事的经过其实不复杂。去年,美国一直在喊要重振本国造船业,还扬言要启动301调查,韩国的造船企业看到机会来了,于是急忙投入资金,准备到美国设厂。他们甚至信誓旦旦地表示,未来五年内会投资1500亿美元,韩国政府也积极配合,韩国总统和产业部长纷纷出面,为这一计划背书,吹嘘这是“重塑韩国造船业”的大项目。可是,美国的调查暂停后,韩国的投资就变成了“烫手山芋”,产能虽然已经转移过去,但市场却没有了。
韩国在上半年确实从中受益了一些。当时,美国港口对中国船只进行了一些限制,部分订单转到了韩国船厂,韩国的市场份额从15%上升到了25%。不过,这种增长完全是“捡漏”,因为韩国船厂的生产能力根本没有那么强,很多订单只能先签合同,交货期不断延后。现在中美关系缓和,客户们立刻意识到,中国的船厂不仅速度快,而且更稳定。韩国的“投机红利”很快就要退回去了。
更麻烦的是,墨西哥也加入了这个局面。墨西哥最近宣布,对没有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加征汽车关税,而韩国恰恰与墨西哥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已经十几年没有进展了。结果,现代和起亚在墨西哥的整车和零部件出口成本大幅上涨,等于说,韩国原本通过北美市场绕道的这条路也被堵住了。造船行业刚刚喘过气来,汽车行业又面临新的一击。现在,韩国产业界最担心的就是两方面的压力都来了。
最初,韩国政府对外宣称制裁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随后还是派人四处游说,希望在华盛顿和北京争取到一些帮助,态度变得非常低调,和三个月前的强硬立场判若两人。而民间的声音也悄然消失,韩元兑美元汇率跌至1460多,创下七个月来的新低。韩国开发研究院直接预警,明年汇率可能会突破1500。出口连续两个月对美国和中国都出现下降,内需的反弹也无法填补这个空缺。
从根本上说,韩国这次完全把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以为美国会大力支持,自己能够分到更多的“蛋糕”。没想到,中美两国直接达成共识,韩国却被抛在了一边。船厂的投资难以收回,汽车出口面临新关税的压力,回头一看,很多关键设备、钢材甚至设计软件依然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原本以为自己能当“棋手”,结果发现自己连“棋子”都算不上,这就是韩国在这场博弈中的“偷鸡不成蚀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