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科技浪潮,奔腾不息;金融活水,汩汩向前。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重要组成部分,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坚持守正创新,躬身实践并勇于探索,奋力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证券时报社联合中国银行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推出“银保资管业探路科技金融”系列专栏,敬请关注。本篇为专栏第十二篇。
“保险资金作为市场上最稀缺的长期耐心资本,凭借久期长、规模大、来源稳定等特性,能够很好地契合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为科创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安联资管”)权益投资负责人杜毅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说。
杜毅认为,在当前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保险资管机构需以“长期主义+价值发现”为内核,通过股权、股票、债权等多维路径,将资金精准导入科技创新领域。
这不仅需要强化投研能力、优化风险定价模型,更需与政府、创投机构、科技企业形成生态协同,真正发挥“耐心资本”的引领作用,为科技强国建设注入可持续动能。
科技金融的“耐心资本”
杜毅表示,保险资管行业凭借长期资金属性、多元配置能力与风险管控优势,正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耐心资本”。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33万亿元,平均负债久期达13.19年。杜毅认为,这与科技企业平均12年的研发周期高度契合。“这种‘长钱长投’的特性,使保险资管能够跨越市场短期波动,陪伴科技企业度过技术研发的‘死亡谷’,尤其适合支持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周期长、投入高的硬科技领域。”
“保险资金的规模优势与多元配置能力为科技投资提供了灵活支撑。”杜毅表示,通过债权投资计划、私募股权基金、股票投资等工具,保险资管机构可覆盖科技企业从早期研发到产业化的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此外,保险资管通过引入全球领先的可持续发展数据分析引擎,将ESG因素融入科技投资决策全流程,既提升投资的社会价值,也优化风险收益比。
此外,保险资管的风险管理能力是核心保障。他分析,保险资金对安全稳健和可持续格外看重,科技企业研发存在技术不确定性、市场验证周期长等风险,而保险资管通过“主动管理+多向分散”策略,构建多层次风险防控体系。一方面,通过严格的资产比例控制整体风险,另一方面,采用专利价值评估等工具量化风险;最后,通过跨资产、跨行业、跨区域配置分散风险。这种“风险对冲+价值创造”的能力,使保险资金成为科技企业可信赖的长期合作伙伴。
杜毅表示,未来,随着各种投资工具的深化和创新,保险资管有望进一步释放潜力,为硬科技突破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更强劲动能。
构建全生命周期投资体系
在支持科技创新的路径上,杜毅认为,保险资管正以系统性思维构建多元化的投资路径,通过股票投资、股权投资、债权计划、REITs等工具,精准对接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资金需求,实现风险收益平衡与价值创造的双重目标。
其中,股权投资是保险资管布局硬科技赛道的核心抓手。他表示,保险资金可通过设立或参与私募股权基金(PE/VC)、S基金(股权投资二级市场基金)等形式,直接投资于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行业已有相关实践。这类投资不仅符合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方向,还能通过产业协同效应提升长期回报。
保险资管的股票投资则聚焦成长性与估值合理性。杜毅认为,保险资管公司可精选具备核心技术壁垒和盈利潜力的上市公司进行配置,其中,科创板、创业板及北交所的优质企业是重点标的,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同时,需警惕估值泡沫,构建“基本面驱动+技术面验证”的选股框架,避免盲目追逐短期热点。
保险资管的固定收益类工具则可发挥稳定支撑作用。他表示,科创债作为新兴品种,通过“创新信用评级体系”和风险分散机制,降低了科技企业债券融资门槛,保险资金可积极参与科创债发行。同时,数据中心、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REITs(公募REITs)亦可纳入配置范畴,此类底层资产兼具分红稳定性与增值潜力,能为保险资金提供穿越周期的收益来源。
此外,保险资管可以通过债权计划与创新融资模式,服务于产业链生态构建。他表示,保险资管公司可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供应链金融等创新工具,帮助中小企业突破融资瓶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平衡风险收益支持科技创新
保险资管在支持科技创新过程中,如何平衡风险与稳健要求,也是核心问题。
杜毅介绍,安联资管采用“主动管理、多向分散、长期稳健”的策略,在遵循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创新风险管理方法。
二是风险分散,多层次配置体系。该公司采用“固收为主、权益为辅、另类补充”的配置策略,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聚焦人形机器人产业链、AI技术应用等硬科技领域,分散单一行业风险;布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高地,分散区域风险。
三是政策协同,构建风险缓释机制。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高科技型企业投资的不良容忍度,延长贷款期限,支持并购贷款。与地方政府、科技园区、创投基金合作,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生态体系。
据介绍,依托安联集团百年资产管理经验与本土化战略,安联资管通过多种工具、专业投研体系、创新风控机制以及成熟的ESG全流程控制体系,积极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成立4年来,安联资管的资产管理规模由开业首年末的约280亿元,增长至超3000亿元,科技相关投资占比稳步提升。
责编:杨喻程
排版:刘珺宇
校对:杨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