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金属,平时你可能听都没听过,但在军火圈里,它可是个硬通货。
造炮弹、造导弹,都离不开一种叫钨的金属。这东西能让弹头变得特别硬,专治各种不服。
谁掌握了钨,谁就在军工的某个链条上有了话语权。
问题来了,
全世界八成的钨,都产自中国。
这就让美国人有点坐不住了,生怕哪天真有个风吹草动,自己手里的家伙事儿都得停产。这种命脉攥在别人手里的滋味,可不好受。
于是,他们开始满世界找能替代中国的矿源,眼睛就瞄上了中亚。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前脚刚到美国,后脚就送上了一份大礼。
一份关于该国境内一个大型钨矿的合作协议,签了。
接手的是一家叫Cove Capital的美国公司,直接拿下了矿场七成的股份。
这事儿办得有点不地道。
本来这块肥肉都快到中国企业嘴边了,各种谈判都进行得差不多了,结果美国半路横插一杠子。
托卡耶夫访美期间,还顺带签了个《亚伯拉罕协议》,明显是在向华盛顿表决心,要走得更近。
可哈萨克斯坦的日子并不好过。
这个中亚国家,算是被架在了火上烤。
一边是占了自己四成贸易额的中国,另一边是虎视眈眈的俄罗斯,再加上现在伸过橄榄枝的美国,哪边都得罪不起。
看看乌克兰的例子,他们心里能不打鼓吗?夹在大国之间,走错一步可能就是万丈深渊。
美国人这一手,可不是心血来潮。
美国人的心思很简单,就是要绕开中国,重新搞一套自己的关键矿产供应链。
哈萨克斯坦的钨矿只是棋盘上的一颗子。紧接着,美国又和乌兹别克斯坦签了勘探协议,还把哈萨克斯坦的一个铁路项目也揽入怀中。
这架势,就是要从资源的源头开始,在中亚扎下一根钉子,和中国掰掰手腕。
当然,这事儿没那么容易。
中国花了数十年时间,才建成了现在这条高效的供应链。从开采、冶炼到加工,环环相扣。
美国想另起炉灶,可不是砸钱就能马上办成的。
美国国防部早就把钨列为战略物资清单里的重点对象。要是没有稳定的钨供应,他们的穿甲弹和导弹生产线,恐怕真得打个问号。
中国这边也没闲着。
连接新疆和中亚的铁路网正在加紧扩建,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稳固自己的后院和供应链安全。
俄罗斯看着美国在自己家门口“挖墙脚”,心里也犯嘀咕。
有消息说,莫斯科正琢磨着拉上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搞一个三方矿业监管联盟,目的就是防止自己的传统盟友被美国撬走。
同时,俄罗斯自己也在西伯利亚加紧开发铀矿和钨矿,先把自己家的粮仓填满了再说。
这盘大棋的关键,在于美国这个“包围圈”到底能不能建成。
除了中亚,他们在蒙古、澳大利亚甚至拉美,都布下了棋子,只是大多还停留在纸面上。
哈萨克斯坦这个钨矿,看着价值几十亿美元,挺诱人。
但懂行的人一算账就明白了,这个矿的开发成本,比中国高出两到三倍。性价比实在不高。
可对于美国的军火商和矿业公司来说,这都不是事儿。只要国会批钱,生意就能做。
矿还没开挖,麻烦事儿已经找上门了。
当地的环保组织已经开始抗议,担心矿区开发会破坏环境。这根刺,以后可能会闹得越来越大。
再说了,一个矿从勘探到真正产出钨,没个几年时间根本下不来。几年后,美国的政策还在不在,谁也说不准。
哈萨克斯坦这次算是赌了一把。
把矿给了美国,但技术和启动资金,很多还得依赖和中国的合作基础。毕竟,中国在当地搞了这么多年的基建,盘根错节。
最近还有风声说,美国打算推动一项关键矿产军事化的法案,看来以后这类资源争夺只会越来越激烈。
中国这边,靠着全球领先的钨回收技术和产业优势,短期内倒也不至于出现短缺。
但像哈萨克斯坦这样在大国之间左右摇摆的情况,未来恐怕不会是最后一次。
这事儿的后续,就得看美国的钱能不能真金白银地持续到位,矿山的开发速度能不能赶上他们的预期,还有那些反对的当地人,会闹出多大动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