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达成了一笔“大交易”,然而却没有欧洲的份,对此欧盟不乐意了,要求中方提供同等待遇,不然就不买中国货了?
早些时候,中美达成了吉隆坡共识,就稀土供应问题达成了和解,中方将暂停10月份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1年。
刚一开始,欧盟还抱有幻想,认为这份贸易暂停措施适用于全球,当然包括自己,但是当白宫发布了成果说明文件后,欧盟彻底心灰意冷了,美国压根就没有考虑过盟友的利益,只争取到了自己的那一份,欧洲想要稀土要自己去找中国谈。
欧盟委员会承认,中方4月份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磋商依旧有效。
更加让欧盟心碎的是,中欧布鲁塞尔会谈无实质性突破,也就是说欧盟还要继续被中国稀土卡脖子。
搞笑的是,欧盟明明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却在那儿揣着明白装糊涂,要求中方给予跟美方一样的待遇,不然就要放出大招了。
据环球网援引《南华早报》消息报道称,欧盟正在讨论要求中国在向欧洲出口其他商品时,必须一并提供稀土和其他关键原料,等于是捆绑销售。
实话说,欧盟沦落到这一步纯属咎由自取。
本来中欧贸易蛋糕做得很大,特别是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双边贸易额再上一个台阶,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然而就因为欧盟盲目追随美国对华政策,最终沦为大国博弈的尴尬配角。
这次中美达成的“稀土停火”协议,并非单纯的利益妥协,而是精准的战略交换。
美方为保障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稀土供应,暂停了针对中国的50%穿透性出口管制规则,还下调了部分对华关税,中方则暂停10月出台的稀土相关出口管制措施,为美国合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但是,中国却偏偏保留了4月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这恰好对欧盟企业生效,这种“区别对待”的背后,正是欧盟此前对华政策的直接反噬。
欧盟的被动处境,源于其盲目跟风美国的战略选择,不但紧跟G7步伐组建所谓的“关键矿产联盟”,还配合美国强化对中国半导体的限制,甚至默许荷兰强制接管中资海外资产。
欧盟一边将自身绑定在美国的对华战略战车之上,既想享受美国主导的西方阵营协作,又希望继续获取中国供应链的红利,这种左右逢源的心态让其错失了独立沟通的窗口期。
当中美坐到谈判桌前敲定共识是,一直充当追随者的欧盟,自然被排除在核心交易之外。
更关键的是,欧盟在对华政策上的反复摇摆,彻底消耗了自身的谈判筹码。
欧盟一方面要求中方解除稀土管制,另一方面却持续推进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这种“既要又要”地拧巴姿态,让谈判难以取得实质进展。
如今欧盟抛出的“要求附带稀土,否则不买中国货”的新规构想,看似强硬,实则是底气不足的无奈之举,也高估了自身的议价能力。
中国合作的大门始终敞开,但欧盟必须摒弃零和思维,停止盲目追随美国的对华限制政策,回到平等协商的轨道上来。
亚太瞭望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