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扛不住了?星巴克向9.9元低头?真相是:一场更狠的围剿
创始人
2025-11-08 09:44:33
0

前言

全球咖啡巨头星巴克的一则公告,在中国消费市场掀起轩然大波。

这家进入中国 26 年的外资品牌,宣布以 40 亿美元估值向博裕资本出让中国零售门店 60% 的控股权,自己则保留 40% 股权和品牌所有权,退居幕后收取授权收益。

消息一出,不少人直言这是星巴克被瑞幸、库迪等本土品牌的 9.9 元低价策略 “打退堂鼓”,是无奈的败北撤退。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这场看似 “甩卖” 的交易背后,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交易本质

要弄清星巴克的真实意图,首先得拆解这桩交易的核心逻辑。

表面上 40 亿美元出让控制权,实则星巴克口中中国零售业务 “超 130 亿美元” 的总价值才更具深意。

这笔价值由三部分构成:出让股权的现金收入、保留 40% 股权的潜在价值,以及未来十年甚至更久的品牌授权收益。

这意味着星巴克并非放弃中国市场,而是精准剥离了门店运营这种重资本、高风险的环节,牢牢攥住了品牌和知识产权这两个最核心的盈利引擎。

这种 “甩包袱” 式的操作,与其说是失败撤退,不如说是一场精打细算的轻资产转型。

毕竟品牌授权的利润空间更稳定,也能让星巴克从繁琐的日常运营中抽离出来。

那么,星巴克为何非要在此时选择 “放权”?答案离不开中国咖啡市场的激烈变局。

近年来,瑞幸门店数量已突破 2.4 万家,库迪等品牌也凭借低价外卖和下沉市场扩张迅猛,形成了对星巴克的围堵之势。

数据显示,星巴克中国市场虽保持着同店客流增长,但客单价持续下滑,曾经引以为傲的高端 “第三空间” 模式,在消费心态更务实的中国消费者面前,社交符号属性逐渐减弱。

面对本土品牌 “薄利多销” 的打法和灵活的本土化策略,坚持全盘直营的星巴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扩张速度和运营效率都难以跟上市场节奏。

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找一个懂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成为星巴克突破瓶颈的关键,而博裕资本正是在这样的需求下脱颖而出。

转型动因

博裕资本能从凯雷集团等众多竞争者中胜出,绝非仅凭资金实力。

作为深耕中国市场的私募巨头,博裕的投资履历堪称亮眼。

既操盘过北京SKP这样的高端商业项目,也参与过蜜雪冰城等下沉市场标杆品牌的投资,在高端调性维护和下沉扩张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经验。

更重要的是,博裕的投资组合覆盖消费零售、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能为星巴克带来数字化创新、供应链优化等多方面的协同支持。

星巴克需要的从来不是单纯的投资者,而是能帮它打通下沉市场、提升运营效率的 “本土操盘手”,这正是博裕的核心优势所在。

双方已明确计划,未来将把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从目前的 8000 多家拓展至 2 万家,这份雄心显然不是 “撤退” 二字能概括的。

最受关注的问题来了:博裕接手后,星巴克会放下身段加入 9.9 元的价格战吗?

从目前的战略规划来看,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

星巴克多年来构建的高端品牌形象,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贸然降价不仅会稀释品牌价值,还可能引发老顾客的流失。

但这并不意味着星巴克会继续坚守过去的单一模式,它要打造的是 “第三空间 2.0”。

在核心商圈保留高端旗舰店,维持沉浸式体验,同时在二三线城市和县城推出更轻量化的社区店、快取店,采用直营与加盟混合的模式降低扩张成本。

这种差异化布局,既避开了与本土品牌的直接价格对抗,又能满足不同市场的消费需求,而 “规模 + 本土化 + 低成本运营” 才是其接下来的核心打法。

未来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的转型并非个例,而是全球消费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共同趋势。

随着中国市场运营难度加大,本土化需求越来越迫切,外资品牌单纯依靠 “直营 + 高端” 的模式已难以为继。

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开始转向 “资产轻、合作多、授权重” 的模式,将核心资源聚焦在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上,把运营权交给更懂本地市场的合作伙伴,以此降低风险、提升效率。

星巴克的这步棋,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通过 “品牌 + 平台 + 本土化” 的三角模式,试图实现品牌基因与本土运营能力的强强联合。

但这场转型也并非毫无挑战。如何在快速下沉扩张中保持星巴克的品牌调性不被稀释?

社区店和快取店的运营模式能否实现稳定盈利?直营与加盟体系如何协同避免管理混乱?

这些都是合资公司未来需要解决的难题。

不过从目前的布局来看,博裕资本在消费领域的整合能力,加上星巴克成熟的品牌体系,已经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此次交易完成后,星巴克将彻底转变角色,从咖啡馆的直接经营者,变成品牌与体验的 “地主”,坐享持续稳定的授权收益,而中国市场的扩张则交由更专业的本土团队操盘。

星巴克 40 亿出让运营权绝非败北,而是一场顺势而为的战略升级。

它以退为进,用轻资产模式绑定中国市场的长期红利,既避开了低价战的消耗,又能借助本土力量实现规模突破。

这场变革不仅为星巴克自身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也为其他外资品牌提供了适应中国市场的新样本。

在消费市场不断迭代的今天,懂得取舍与合作,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效仿特斯拉,Rivian 为 ... IT之家 11 月 8 日消息,美国造车新势力 Rivian 为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RJ・斯卡林奇...
终于扛不住了?星巴克向9.9元... 前言 全球咖啡巨头星巴克的一则公告,在中国消费市场掀起轩然大波。 这家进入中国 26 年的外资品牌...
木头姐将比特币2030年目标价...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方舟投资(Ark Invest)首席执行官凯茜·伍德将比特币2030年的乐观预...
海关总署:恢复美国3家企业大豆... 海关总署11月7日发布公告: 基于对美方整改措施的评估结果,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
庄园芳升任兴证全球基金董事长 ... 【庄园芳升任兴证全球基金董事长 陈锦泉接任总经理】财联社11月7日电,兴证全球基金今日晚间公告称,公...
A股高位震荡 周期板块延续强势... 11月7日,A股市场震荡调整,三大指数均冲高回落。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0.25%,深证成指跌0.36...
一级热与二级冷 沈阳软件园RE...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观点) 一级市场仍火热的情况下,因股债“跷跷板”影响,下半年以来REITs...
中国国际露营大会执行主席李守文... 近日,中国国际露营大会执行主席李守文率考察团一行赴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旨在深入探访文...
直说了吧,信息黑洞,是买房的大... 昨天我浅聊了一下,今年市场的变化、开发商的压力,对我们买房的影响。 没想到一天之内收到许多粉丝的咨询...
高盛顶级交易员:美股临近CTA... 高盛顶级交易员、Delta-One部门主管Rich Privorotsky认为,美国周四交易时段明显...
江西铜业股份(00358.HK... 证券之星消息,11月7日南向资金减持239.24万股江西铜业股份(00358.HK)。近5个交易日中...
数额之大史无前例,引发各方强烈...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萧达 于文】美国特斯拉公司6日举行年度股东大会,75%的股东投票批准公司首...
华电科工再签重大合同 总金额约... 证券时报记者 李小平 近日,华电科工(601226)作为联合体牵头人协同江苏亨通高压海缆有限公司等3...
郑州银行:拟收购浚县郑银村镇银... 钛媒体App 11月7日消息,郑州银行公告,本行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浚县郑银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其他股东...
IPO前夕遭禾赛科技“狙击” ... 转自: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方超 石英婧 上海报道 在内地企业港股上市热潮中,激光雷达企业图达通(...
因银行卡纠纷,梁庭嘉起诉交通银...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梁庭嘉新增一则开庭公告,案由为“银行卡纠纷”,原告为梁庭嘉,被告为交通银行股...
电网设备板块爆发,“中能转债”... 财联社11月7日讯 (编辑 张良 实习生 郑斐睿)电网设备板块股票及可转债行情近日迎来爆发。11月7...
北京银行大宗交易成交468.7... 北京银行11月7日大宗交易平台出现一笔成交,成交量75.00万股,成交金额468.75万元,大宗交易...
十年破局散煤治理进入深水区,西... 十年破局散煤治理进入深水区,西北五省区成为攻坚重点 “我国自2017年以来累计削减散煤超4亿吨,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