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力传感器通过测量力和扭矩,赋予机器人类似人类的触觉。该传感器使机器人能够执行以前只有工匠才能完成的任务,从而提高自动化程度。它采用闭环系统运行,利用传感器数据精确引导机器人运动并保持一致的力水平,本报告中工业人力传感器主要指的是六维力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是维度最高的力传感器,以其高精度、高灵敏度、高带宽、高可靠性等优点,能提供最为全面的力觉信息、提升传感精度,在多个工业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调研显示,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力传感器市场规模大约为2.44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11.78亿美元,2025-2031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4.3%。未来几年,本行业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本文的2025-2031年的预测数据是基于过去几年的历史发展、行业专家观点、以及本文分析师观点,综合给出的预测。
工业机器人力传感器是安装在机器人关节或末端的一种精密传感设备,用于测量机器人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六维力/力矩数据(三个正交方向的力Fx、Fy、Fz和绕三个轴的力矩Mx、My、Mz),实现机器人与外界接触力的精确感知与控制。
工业机器人力传感器是智能制造的“触觉神经”,通过力反馈闭环控制,显著提升机器人的柔顺性、精度和安全性,尤其在精密操作和协作应用中不可或缺。据最新研究数据,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销量近5.5万套,其中中国销量为约1.6万套,同比增长超40%。预计到2031年全球市场市场销量43万套,中国销量将达到16万套,2025-2030年年销量复合增长率达34.38%。目前,六维力传感器行业高端市场以外资品牌(ATI Industrial Automation、Epson等)为主,但近几年的市占率持续下降。国内主要厂商以宇立仪器、坤维科技、鑫精诚等代表为首,蓝点触控、瑞尔特测控、海伯森紧随其后。这些国产品牌份额持续提升,虽然目前国内前五大工业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公司均未上市,但随着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多家上市公司(如柯力传感、中航电测、安培龙)已开始进行工业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的研发,并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比较国内外产品差异,国产与外资主流产品在精准度方面已基本对齐,但在灵敏度、串扰、抗过载能力及维间耦合误差等方面仍存在差距。从价格上看,国产品牌性价比更高,将有望加速推动国产替代进程。
根据测量原理不同,又可以分为光电式、应变式、电容式、压电式等类型。在所有工业机器人力传感器中,应变式力传感器应用最为广泛,其使用量约占力传感器总量的 80%以上。目前采用应变力传感器的外资企业包括ATI Industrial Automation、Schunk、ME-Meßsysteme、Sintokogio等,中国企业基本都是采用此类技术原理进行工业机器人力传感器开发。
当前,工业机器人力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装配机器人、抛光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2024年装配机器人应用占比超40%,其次为抛光机器人。从区域市场看,亚太不仅占据全球工业机器人力传感器最大的市场份额,也拥有最高的市场增速,中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随着制造业对高精度自动化的需求不断增长,汽车、电子和航空航天等行业对高精度装配、抛光和研磨需求持续增加,工业机器人力传感器市场将会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报告分析工业机器人力传感器行业竞争格局,包括全球市场主要厂商竞争格局和中国本土市场主要厂商竞争格局,重点分析全球主要厂商工业机器人力传感器产能、销量、收入、价格和市场份额,全球工业机器人力传感器产地分布情况、中国工业机器人力传感器进出口情况以及行业并购情况等。
此外针对工业机器人力传感器行业产品分类、应用、行业政策、产业链、生产模式、销售模式、行业发展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和进入壁垒也做了详细分析。
主要企业名单如下,也可根据要求增加目标企业:
ATI Industrial Automation, Schunk, Advanced Mechanical Technology, 宇立仪器, Kistler, Robotiq, Epson, Nordbo Robotics, ME-Meßsysteme, Wacoh-Tech, 坤维科技, 鑫精诚, Robotous, FUTEK, 蓝点触控, Bota Systems, FANUC, 瑞尔特测控, 海伯森, Sintokogio, 中科米点, 神源生智能, OnRobot
产品类型
应变式
电容式
其他
应用
装配机器人
打磨机器人
协作机器人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