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雷军:孤注一掷的“最后一战”?
创始人
2025-10-31 17:42:48
0

雷军“最后一战”的号角,逐渐成为一曲悲壮与豪情交织的乐章。

在中国商业版图中,雷军是一个无法被忽略的坐标。他从程序员到管理者,从天使投资人到创立小米,用“互联网思维”颠覆了消费电子市场,构建起一个庞大的智能生态链。然而,在外界认为他功成名就之时,却毅然选择了一条几乎最为艰难、也最为凶险的道路——造车。

2021年3月,那场被誉为“职业生涯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的发布会,不仅宣告了小米汽车的诞生,更将雷军个人与一家巨型企业的命运,全部押注在了这片早已红海翻腾的战场。

小米汽车从落地到开始迎来诸多挑战,市场也不得不重新解构雷军。他不算是一个横空出世的颠覆者,也不是天马行空的梦想家,他更像是一位精于计算的商人、一位有野心的战略型企业家。他携带着几十年来征战商场的全部家产与枷锁,大胆地进行了一场汽车行业的沉浸式豪赌。

战略抉择:“赌上全部声誉”的姿态

作为造车新势力中的“后浪”,小米入场时,市场窗口似乎已经半掩。但不得不说,雷军的战略布局,展现了他作为老牌企业家的智慧。

彼时,雷军个人牵头组建了一家全资子公司,初期投入100亿人民币,十年投入100亿美元。他宣布造车时,直言“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这种破釜沉舟的姿态,对公司内部而言,是统一思想、凝聚全公司之力的战前动员;对外界而言,是向资本市场、供应链伙伴和潜在用户展示的绝对信心。而他投入的这种资金规模确保了项目在起步阶段不至于捉襟见肘,避免了其他新势力早期饱受的资金链困扰。

从某种意义上讲,雷军造车称得上是一次基因传承——用“小米模式”复刻汽车。其底层逻辑,是对小米成功模式的一次极限测试与跨维度复刻。

小米在市场立足靠的是“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的铁人三项。在汽车领域,这套模型被清晰地映射为“智能电动车+ 新零售与服务体系+ 软件与生态服务”。

事实上,雷军的野心,从来都不仅仅是造出一台车,而是要打造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将其纳入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闭环。这意味着,汽车将成为小米生态中最大、最复杂、也是绝对核心的一个终端,它承载着将用户牢牢锁在小米体系内的战略使命。

此外,性价比也是小米的基因。小米此前的产品一直凭借极致性价比横扫市场。在造车伊始,业界普遍猜测小米会将这一定价策略带入汽车行业。然而,汽车行业的成本结构、供应链复杂度和品牌溢价要求,与手机不可同日而语。这迫使小米汽车必须进行品牌上探。

从已发布的小米SU7的定价策略来看,它试图在主流价格区间找到平衡,既不像蔚来、理想那样高举高打,也避免了陷入五菱宏光MINI EV式的纯粹低价竞争。因为雷军需要向市场和用户证明,小米汽车的价值,不再仅仅是“便宜”,更是“技术领先”与“体验卓越”。

汽车是高客单价、低频率的消费品,用户的决策链条更长、更理性。在雷军造车过程中,从发布会前的悬念营造,到技术发布会的神秘面纱,再到线下体验店的设计,显然,要想将此前“米圈”的那套“为发烧而生”的热情,无缝对接到汽车消费群体,是一道非常难解的课题。

当雷军踏上造车的那一步开始,他应该十分清楚,在这个赛道,“赌上全部声誉”或许也远远不够。

核心能力:技术雷军与生态雷军的合体

抛开“营销大师”的标签,在造车这件事上,雷军展现出技术与生态的整合能力。

这一切或许得益于雷军是程序员出身,其在金山带领团队开发软件,他骨子里对技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追求。在小米汽车的技术发布会上,他亲自讲解电机、电池、压铸、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参数,其熟练程度和细节把控,游刃有余。

与一些依靠代工或深度整合供应商的玩家不同,此番造车雷军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全栈自研。这包括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以及智能座舱五大核心技术。小米汽车工厂具备高度自动化生产能力,这是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供应链安全进行直接控制的必然选择。

尤其是在被视为智能电动车灵魂的自动驾驶方面,小米组建了庞大的研发团队,一期规划投入33亿研发费用。雷军应该是想向外界传递一个明确信号:小米汽车在核心三电和制造工艺上,具备行业领先的技术实力,绝非“组装厂”。

有时候,作为后发者,迟到,未必全是劣势。雷军和小米汽车团队拥有一个宝贵的“观察窗口”。他们可以冷静分析先行者如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在技术路径、市场定位、用户服务上的得失。

例如,在车型选择上,首款车SU7定位为“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避开了当时竞争最白热化的SUV市场,同时又以“性能”和“生态”作为差异化卖点,试图在轿车市场打开局面。这种后发制人的策略,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试错成本。

至于“生态赋能者”的称号,外界评论褒贬不一。小米拥有全球领先的消费级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生态。当其他车企还在思考如何将车与手机连接时,小米汽车生来就是其生态的中心。比如用户在车上即可控制家中的空调、扫地机器人、灯光等等,这种跨设备的、无缝的、场景化的体验,让汽车不是四个轮子的交通工具,而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生活空间”,这正是小米生态的天然延伸和终极形态。

但很显然,这一功能,在安全性尚未得到满分的情况下,让市场感受到的更多是无用之用。

现实困境:前行路上的荆棘与迷雾

尽管雷军口中的蓝图宏伟,但造车之路绝非坦途,可以看到的是,自小米汽车落地以后,不断面临着时间的拷问,也愈发考验市场的耐心。

对于汽车而言,一个最重要的口碑便是安全。小米SU7上市以来,不乏安全性能方面的诟病。汽车品牌,任何一点质量或安全上的瑕疵,都可能引发毁灭性的危机。无论是电池安全、车身结构强度,还是自动驾驶系统的可靠性,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米粉”对电子产品故障的容忍度或许可以相对较高,但这种容忍度绝不可能延伸到汽车上。当红之下,建立一套超越行业标准的、极致严谨的品控与测试体系,是小米汽车必须补上的一课。

当然,在汽车行业,一款新车从发布到产能爬坡、市场验证、口碑发酵,需要一定的时间。小米SU7于2024年发布,真正要形成稳定的市场表现和盈利模式,可能尚需时日。在这期间,竞争对手不会坐以待毙。特斯拉持续挤压市场,比亚迪在技术和成本上构筑了“护城河”,蔚小理等也在快速迭代。市场留给小米汽车犯错和调整的时间窗口非常狭窄。雷军能否用持续的创新和稳健的运营,维持住市场热度与用户耐心,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在市场面前,雷军此次趟开的是漫漫长路。虽然他喊出十年百亿美金的投入,但对小米集团而言,汽车业务犹如一个巨大的资金消耗黑洞。如何平衡其他业务的稳健增长与汽车业务的巨额投入,如何在汽车业务实现自我造血之前,维持集团整体的财务健康,也是雷军作为掌舵者必须解决的财务难题。

好消息是,数据不错。目前,季度交付创下新高。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交付8.13万辆,其中9月单月销量突破4万辆,连续五个月保持月交付超2万辆。截至目前机构预测第三季度势头依然会保持,预计达10.9万辆。

另据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小米汽车业务毛利率达26.4%,较第一季度提升13.8个百分点,远超特斯拉、理想等同行,按单车平均售价25.37万元计算,每辆车毛利高达6.7万元。扉旅汽车查阅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小米包含汽车业务的创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15亿元降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3亿元,亏损幅度缩减80%。

不少机构预测,小米汽车业务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盈利规模预计达7亿至10亿元。此前,雷军曾喊出“第四季度盈利”,如果机构预测属实,小米汽车的盈利预期提前一个季度。这对于雷军而言,将是个大好消息。

纵观雷军的造车之路,重新审视雷军,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画像:他是一位试图将互联网方法论与厚重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变革者;是一位在知天命之年,依然敢于将自己置于绝境,寻求二次突破的企业家;是一位手握生态王牌,却不得不面对现实商业世界所有残酷法则的挑战者。

他的造车事业,是小米模式的终极进化。一旦失败,可能拖累整个小米。对于雷军而言,这到底是“英雄”的黄昏,还是传奇的新章?最终,市场只会用销量、口碑和盈利能力来为他投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抖音“苏超”数据报告发布:“跟... 交汇点讯 10月31日,抖音生活服务发布《2025“苏超”数据报告》。报告显示,5月10日至10月2...
28亿再入昌平 北京城建的联合... 观点网北京城建再次光顾昌平。 10月30日,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贺村中滩村组团B地块重点村旧村改造项...
吉祥航空:预计明年票价表现跑赢... 吉祥航空10月31日发布最新机构调研纪要,当日,公司与民生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国泰海通证券、中...
港股三大指数震荡走低,半导体板... 10月31日,港股三大指数震荡走低,恒生科技指数午后跌超1.5%。盘面上,科网股普跌,创新药概念股逆...
期货外汇交易从认知正确到执行正... 期货用保证金交易,这个保证金就相当于是押金,当你买入建仓时就相当于你在期货交易所借了某个品种,等你卖...
时空科技: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未发... 来源:界面新闻 时空科技10月31日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公司股票价格自2025年9月以来累计上...
从“十五五”规划建议,读懂中国...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社会正处在深刻变革与动荡不安的十字路口,不确定性笼罩全球。 在此背景...
停牌!600169,将被“ST... 【导读】太原重工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自11月3日开市起停牌1天 中国基金报记者 闻言 10月31日...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怎么干?“强大... 来源:东北新闻网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消费是拉动我国经...
羽绒服转型户外品牌IPO,你听... 国庆节过后,北方各地迎来断崖式降温,御寒类商品需求逐渐攀升;恰逢此时,各大电商平台“双十一”大促陆续...
A股突发!贝斯美实控人被证监会... 本次立案系对陈峰个人的调查,与上市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无关,不会对上市公司及子公司生产经营活动...
原创 国... 前言 在我国的诸多电商平台中,拼多多无疑是最特殊的一个。 “砍一刀”的经营思路让人惊奇,“拼团”的...
日赚超8亿,净利增速领跑国有大... 国有六大行三季报均已“交卷”。 2025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共实现营业收入约2.72万亿元,同比增...
2025年KOX立体矩阵经营白... 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KOX立体矩阵经营白皮书 报告共计:77页 《2025年KOX立体矩阵经营白...
东土科技拟购买高威科100%股... 10月31日,东土科技(300353.SZ)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张浔、刘新平...
原创 1... 写在文章前的声明:在本文之前的说明:本文中所列的投资信息,只是一个对基金资产净值进行排行的客观描述,...
“易中天”三季报“冰火两重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10月31日讯(记者 邵雨婷)10月30日,中际旭创(300308....
中金公司选举王曙光任副董事长 10月31日,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金公司”)发布公告表示,董事会同意选举 王曙光先生担...
横琴人寿前三季度揽收保费56....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10月31日讯(记者 陈晓娟)横琴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横琴人寿”...
大中华区收入再降3.6%,苹果... 北京时间10月31日,苹果公布了截至2025年9月27日的2025财年第四财季业绩报告。财报显示,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