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荷兰政府突然宣布接管安世半导体,这家原本由中资控股的荷兰芯片制造商,成为了国际舆论的焦点。对于一向强调商业规则和投资者权益的欧洲来说,这样的决定极为罕见,因此引发了广泛关注。
10月21日,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与荷兰经济部长卡雷曼斯进行了通话,讨论了“安世半导体事件”。在通话中,王文涛明确表示中方强烈关注此事,要求荷兰政府尽快妥善解决问题,保障中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荷兰方面在面临中方强硬立场时感受到了压力。接下来,荷兰政府需要采取行动,以化解事态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欧洲的角度来看,荷兰政府接管安世半导体之后,安世中国公司已通知员工可以忽视来自海外的指令,这一争端引发了欧洲对“缺芯危机”的担忧。芯片供应短缺将直接影响到欧洲的汽车、航空等重要产业的生产。
“安世半导体”事件的解决将成为荷兰、中国和欧盟之间亟待解决的问题,甚至可能牵涉到更多方。王文涛在与卡雷曼斯的通话中强调,中方高度重视与荷兰的经贸合作,并指出荷兰政府的措施已经严重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因此,中方敦促荷兰尽早解决这一问题。从荷兰方面的表态来看,明显有退让的迹象,显示荷兰政府意识到此事已激怒中方,并希望能够平息冲突。
荷兰政府为何接管安世半导体?虽然荷兰政府直接做出决定,但荷兰法院透露,实际背后是美国的压力。美国曾警告荷兰政府,要求安世更换中国籍首席执行官,否则安世半导体可能会被列入制裁名单。因此,荷兰政府在9月30日决定接管安世,暂停了首席执行官张学政的职务。荷兰方面以“公司治理存在问题”和“关键技术可能流向中国母公司”为由,接管了这家公司。实际上,荷兰政府试图掩盖事情的真相,避免因屈从于美国而被批评丧失战略自主权。
与此同时,欧盟和德国也显得非常焦虑。安世半导体的总部设在荷兰,生产基地遍布英国、德国等地,是全球半导体制造商。其芯片广泛应用于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制造。然而,安世半导体的实际运营中心位于中国。此次事件一旦升级,全球汽车和电子行业可能面临芯片供应中断的问题,欧洲的汽车制造业尤其受影响。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已表示,若芯片供应受阻,可能导致大规模的生产停滞。德国大众汽车等车企也已开始调整生产计划。此时,德国和欧盟更加迫切希望能够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安世半导体的事件让荷兰和欧洲承受了来自美国、欧盟和中国的多重压力。荷兰政府面临尴尬的局面,需要巧妙应对,以免被卷入更多的国际争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恢复国内外对其政策的信任,已成为荷兰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