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洪流裹挟之下,谁的阵痛最为强烈?或许不是他人,而是那些曾经最为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80后和90后们,特别是那些出生于1980年至1995年间的群体。他们所经历的,是一场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残酷现实。
从小,他们就被灌输着“努力奋斗,安居乐业”的理念。读书、工作、攒钱、买房、结婚、生子,这一套标准流程仿佛早已深深烙印在他们的生命里。他们也确确实实按照这个剧本一丝不苟地执行着,辛勤工作,节衣缩食,只为了能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然而,命运却仿佛和他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回首过去几年,那些稍微“躺平”一些、犹豫未决的人,反而侥幸躲过了一劫。这其中的无奈与苦涩,又该向谁诉说?
究其原因,这三年间的特殊性不容忽视。2020年之前购房者,或多或少享受到了房价上涨带来的红利,即使现在有所回落,家底仍在,心态也相对平和。而2022年之后,特别是2023、2024年入市的朋友,房价已经历了大幅下跌,购房成本大幅降低,即使再跌,空间也有限,自然也能更加坦然。
问题的关键在于,2021年成为了一个刺眼的历史高点。那些在房价顶峰前后入场的购房者,精准地承受了所有的压力。这就像登山,最早出发的人已经在山顶休憩,最晚出发的人还在山脚徘徊,而他们,却恰恰是在接近山顶最陡峭、最费力的时候,开始奋力冲刺的。
再从宏观数据来看,更令人唏嘘。房价最高的那几年,恰恰也是购房人群最为集中的几年。这并非责怪民众,追涨杀跌是人之常情。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全国房地产销售面积每年都在17亿平方米左右的高位徘徊。而从2022年开始,这个数字骤降至13.6亿平方米,2023年更是跌至11亿平方米,预计2024年仅为9.8亿平方米。简单计算一下,17亿平方米相当于1700万套住房(按每套100平方米估算),背后是1700万个家庭。这意味着,在2020年至2022年房价最高的三年里,购房家庭总数接近5000万。
这五千万个家庭,如今面临着怎样的境遇?许多人的首付可能早已被房价下跌所吞噬,账面上的房产财富一夜归零。如果恰好是在这三年购房,很不幸,你可能就是这“最惨五千万”分之一。
更进一步地分析,现在许多地方的房价,已经回落到了2016年的水平。这意味着,从2016年算起,一直到2021年房价顶峰,在这长达五六年时间里购房的家庭,总数可能超过1亿,他们所购买的房产,现在账面上都处于或多或少的亏损状态。
当然,这1亿多个家庭的情况也各有不同。如果是二次、三次改善型置业,之前可能已经享受过房地产升值的红利,这次只是利润回吐,虽然心疼,但尚可承受。
而最令人惋惜的是那些首次购房,并且是在2020年至2022年这个巅峰时期入场的刚需家庭。他们倾尽所有,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境。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位1990年出生的年轻人,23岁大学毕业后努力工作了8年。到了2021年,他31岁,终于和伴侣一起,加上父母的支持,攒够了90万元首付。为了结婚,为了在这个城市扎根,他毅然决然地买下了一套总价300万元的房子。
他做错了吗?他完全遵循着社会规范和传统路径,努力、上进、有责任感。但不幸的是,他精准地踩中了周期的高点,成为了我们口中“高位站岗”的人。
这并非个例,而是成千上万同龄人共同面临的现实困境。他们的努力与选择,与宏观周期的错配,造就了当下这个特殊的社会现象。时代的尘埃,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难以承受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