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风云变幻,几年前,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便已洞察先机,预言中国房地产投资的黄金时代已然落幕,未来的楼市将逐步回归居住属性,房价也将以“稳中有降”的态势去投资化、去杠杆化。如今,现实似乎正在验证他的判断。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当下。自2023年3月以来,国内楼市便步入新一轮的调整期,呈现出“量价齐跌”的局面。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5%,仅为84806万平方米;销售额更是下滑4.6%,为89070亿元。
房价的下跌趋势同样显著。权威机构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全国住宅平均销售价格持续走低,尤其9月份,更是创下年内最低点,与年初高位相比,跌幅超过16%。
对于仅拥有一套房产的自住家庭而言,楼市的波动或许影响不大。然而,对于那些手握两套甚至更多房产的家庭来说,楼市的调整无疑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或将面临以下四大难题:
难题一:房产市值持续缩水
过去,房产被视为资产保值增值的利器,占据了中国家庭总资产的绝大部分。然而,自2021年下半年起,楼市便开启了下行通道。起初是三四线城市,随后蔓延至郑州、天津、石家庄等省会城市,甚至连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也未能幸免。以繁华的上海为例,部分区域的房价较历史高点已下跌15?0%。可以预见,未来拥有多套房产的家庭,将不得不面对房产市值不断缩水的现实。
难题二:房产变现困难重重
自2023年4月起,各地二手房挂牌量开始 surge。截至9月底,全国新增二手房挂牌量环比上涨27.94%,达到惊人的61.89万套。一线城市在“认房不认贷”政策的影响下,二手房挂牌量更是屡创新高。上海突破18万套,北京也达到15万套。
与此同时,高房价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他们开始选择租房,而非背负沉重的房贷。未来,刚需购房需求或将进一步萎缩。在二手房挂牌量激增、刚需购房减少的双重压力下,多套房产的变现之路将愈发艰难。
难题三:持房成本与日俱增
过去,投资者寄希望于房价的持续上涨来抵消持有多套房产的成本。然而,在经历了三年疫情的冲击后,许多家庭的收入受到了影响,房贷压力骤增。
此外,与仅拥有一套房产的家庭相比,持有多套房产的家庭需要承担更高的物业费、维修基金、取暖费等支出,而且这些费用还在逐年上涨。日益沉重的还贷压力和持房成本,让多套房产的持有者倍感压力。
难题四:“以租养贷”模式难以为继
曾经,人们可以通过将房产出租,用租金偿还房贷,实现“以租养贷”。待房价上涨后,再将房产出售,实现资产增值。然而,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以租养贷”的模式正面临严峻的挑战。租金收益可能难以覆盖房贷支出,甚至出现亏损,投资房产的收益空间大大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