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特朗普表态,说有信心和中国达成公正贸易协议。他提到访华计划基本定下,要在韩国和主席见面,觉得会谈出好结果。但他重申,如果没协议,关税还是上155%。这个说法比前一天软点,但威胁还在。股市反弹了点,道指涨0.5%。企业开始评估影响,电子和汽车行业最担心,因为依赖中国部件。美联储主席沃勒说,政策还是紧缩,但数据受政府关门影响看不清,市场押注10月降息25基点概率到77%。比特幣价格回稳到108000美元。黄金价格跌5%,有人说资金可能转到比特币当避险资产。
中美贸易摩擦从2018年就开始了,那时候特朗普第一次上台,就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主要是针对钢铝产品和技术类货物。起初关税率从10%起步,后来逐步升级,到2019年最高的时候覆盖了大部分中国输美商品,平均税率达到25%左右。中国也相应对美国农产品和能源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双方打了几年,拉锯谈判后,2020年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美国同意部分降低关税,中国承诺增加采购美国大豆和能源。
协议执行过程中,关税还是维持在较高水平,美国企业成本增加,消费者买东西也贵了。2024年特朗普再次当选后,重启强硬政策,今年春天把关税推到145%的峰值,中国反击到125%。全球经济受影响,供应链乱套,很多公司把工厂从中国移到越南和印度。5月底谈判后,双方达成暂缓协议,美国关税降到平均55%,中国降到10%。这个缓和维持了几个月,直到最近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
中国是稀土加工大国,控制全球大部分供应,这些材料用在芯片、电池和医疗设备上。美国依赖中国稀土,今年10月初,中国宣布从11月1日起,对稀土和相关技术出口实施大规模管制,理由是国家安全和资源保护。这一步直接戳到美国痛点,因为美国高科技产业离不开这些东西。特朗普马上反应,10月10日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说中国这种做法是贸易耻辱,要加征100%关税作为回应,总税率达到155%。他把这个管制叫成对世界的绑架,还说中国破坏了最近半年改善的关系。股市当天就跌了,道琼斯指数掉2%,因为大家担心贸易战升级会拖累经济。企业开始囤货,供应链调整又启动。
10月18日,中美官员通过电话和声明释放信号,表示要重启贸易磋商。美方官员说准备工作已经在进行,焦点包括关税减免和市场准入。中国商务部也回应,愿意基于平等原则谈。这消息出来后,市场松了口气,亚洲股市小涨,大家觉得可能又有转机。企业界盼着稳定,因为高关税让成本高企,影响利润。农业州农民特别关注,因为大豆出口是中国采购大头,之前贸易战时他们损失惨重。
结果没到一天,10月20日,特朗普在白宫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内塞会晤时,又改口了。他说如果中美领导人会晤谈不出公平协议,从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额外100%关税,总税率到155%。当前平均55%关税基础上再加,这数字大到吓人。他还列出三点要求:中国放宽稀土出口管制,确保美国供应链稳定;加强芬太尼管制,美国把国内药物问题部分归到中国来源,尽管中国已经禁了芬太尼类物质出口;继续大量采购美国大豆,帮美国农业州稳住市场。这三点连着经济安全、社会问题和选举利益。特朗普说这些是捆绑谈判包,中国必须让步。他还提到要和主席在韩国会晤,但前提是达成好协议。市场反应激烈,比特币跌到10万美元以下,加密货币总市值蒸发30亿。
中国外交部10月20日下午开记者会回应,发言人林剑说,美方把稀土、芬太尼和大豆列为磋商重点,但合作得基于互惠互敬。中国已经严格管制芬太尼,并愿意联合打击非法流通;大豆采购会按市场需要继续,但不能单方面强求。中国强调,威胁高关税不是正确方式,过去几年证明施压没用,只会伤到两国企业和民众。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也发声明,说美国20天内连续出限制措施,对中国不公。中国不会退缩,会维护自身利益。回应后,人民币汇率小幅波动,但没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