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龙头的实控人家族突然抛出58亿减持大单,究竟是高位撤离的信号,还是新故事的序章?
资本市场的牌桌上,总有人起身离场。
10月17日东方财富公告称,实控人其实(原名:沈军)的妻子陆丽丽、父亲沈友根以24.4元/股的价格转让了2.38亿股股份,直接变现58亿。
这家市值3954.17亿的券商龙头,此刻正经历着实控人家族与机构之间的资本互动。
据公告,东方财富的此次套现既不搞二级市场"砸盘",也不用大宗交易慢慢卖,直接"整体打包"卖给了易方达、华夏基金等16家头部机构。按理说机构接盘是好事,结果却令市场更加糊涂了。
要知道东方财富的业绩是坚挺的,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8.56亿,同比增长38.65%;净利润55.67亿,同比增长37.27%,增速直接跑赢多数券商。前景明明一片大好,近年来东方财富的业绩节节攀升,但实控人家族却忙着持续减持——2020年至今其实家族以“个人资金需求”为由累计减持4.58%股份,共套现121.25亿。
业绩向好时股东反而频繁套现,加上头部机构主动接盘,彻底让市场陷入困惑:究竟是机构看到了普通投资者没看到的未来,还是大股东对公司失去了信仰?毕竟,东方财富亮眼的业绩背后也藏着隐忧——今年上半年,东方财富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降超50%,资产负债率也达到了75.91%。
这些矛盾拧在一起,市场的看法自然分裂又纠结:散户们担心自己成了"高位接盘侠";机构接盘的动作却又像在传递"长期看好"的信号。
而10月20日的股价走势,恰好成了这场市场分歧的鲜活注脚。今日东方财富盘中最高冲至25.3元,随后又回落至24.87元的低点,最终以25.02元收盘,全天微涨0.64%。
当实控人家族在业绩高光时刻完成大额减持,这场资本操作在机构接盘的簇拥下生出更多悬念。毕竟在资本市场的叙事里,每一次股权变动都可能是旧故事的句点,也可能是新剧本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