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美国司法部公布了一条震动全球金融圈的消息:他们成功没收了127,271枚比特币,按当时市价计算,总值高达150亿美元。 这个数字让此次行动成为美国司法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资产没收记录。
这批巨额加密货币的主人,是柬埔寨太子控股集团的创始人陈志。 他持有英国和柬埔寨双重国籍,被美国司法部指控为亚洲最大跨国犯罪组织的核心人物。
起诉书指控陈志操控着一个庞大的“杀猪盘”式加密货币骗局。 这个骗局导致全球数千人受害,其中包括许多美国人,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
与陈志相关的146个实体和个人资产遭到冻结。 目前,陈志本人仍在逃,他的确切下落成为一个谜团。
这场跨国犯罪风暴的冲击波,迅速传到了香港资本市场。 陈志间接控股的两家香港上市公司,致浩达控股与坤集团,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根据公开信息,陈志间接持有致浩达控股54.79%的股份,同时间接持有坤集团55%的股份。 这两家上市公司成为了观察这场巨大风波的焦点。
美国司法部详细描述了太子集团的运作模式。 该集团在柬埔寨各地经营着至少10个诈骗园区,这些园区被称为“强迫劳动营”或“诈骗工厂”。
这些园区周围建有高墙和铁丝网,内部囚禁着许多被高薪工作诱骗而来的劳工。 这些被贩运至营地的人员被没收护照,限制人身自由,在拒绝服从时会遭受暴力威胁甚至殴打。
美国司法部助理部长约翰·艾森伯格在声明中指出,这些被拘禁的劳工被迫进行大规模电信诈骗,全球受害者数以千计。
诈骗活动主要围绕“杀猪盘”骗局展开。 团伙成员通过社交媒体和交友软件接触潜在受害者,花费数周甚至数月时间建立信任关系。
诈骗者会引导受害者向集团控制的虚假投资平台投入资金。 这些平台看起来像真的,但受害者投入的资金在后台被迅速转移、洗白。
法庭文件显示,该集团的运作规模极其庞大。 仅两个窝点就配备了1250部手机,控制着约7.6万个社交媒体账号。
为了让骗局更逼真,太子集团管理层甚至要求员工在针对男性目标实施诈骗时,“避免使用过于漂亮的女性形象”作为头像,以显得更真实。
诈骗所得的巨额资金通过复杂的“分散”和“归集”手法进行洗白。 陈志及其同伙将犯罪所得用于极度奢华的个人消费。
这些消费包括奢侈旅行、名贵手表、私人飞机,还包括通过纽约一家拍卖行购入的毕加索画作。 英国政府仅在伦敦就冻结了犯罪团伙名下的19处房产,其中位于市中心的一处办公楼市场价值接近1亿英镑。
美国司法部长帕梅拉·邦迪称此次行动是对全球人口贩运和网络金融诈骗的“最重大打击之一”。
案件的成功破获得益于区块链分析技术的进步。 虽然比特币交易具有伪匿名性,但区块链技术本质是公开透明的,所有交易都被永久记录在公共账本上。
美国执法部门利用先进的链上分析工具,追踪资金在区块链上的流动,最终锁定涉案钱包。 通过分析交易模式和资金流向,调查人员建立了资金流向图谱,将分散的钱包地址与太子集团的犯罪活动联系起来。
这场风暴对陈志资本版图中的两家港股公司产生了直接影响。 作为陈志间接持股54.79%的上市公司,致浩达控股在2024年的财务数据出现了大幅下滑。
2024年,公司全年收益从2023年的1.346亿港元暴跌40.2%,至8050万港元。 公告将下滑归咎于建筑及工程服务这一核心业务的萎缩,原因是“重点斜坡工程项目已交付,新承接项目尚处初期未能贡献收益”。
虽然公司在2023年第四季度新推出的奢侈品销售业务在2024年贡献了1040万港元收益,但无法扭转整体营收的大幅缩水。
2025年7月16日,距离美英联合行动还不到三个月,陈志突然辞去致浩达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等所有职务。 许世光、骆嘉健与叶慧贞接棒,扛起了公司管理的担子。
再看陈志资本版图中的另一家公司,间接持股55%的坤集团,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态势。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的财年,公司收益同比增长11.7%,从6950万新加坡元涨至7770万新加坡元。 但同期毛利不仅没涨,反而跌了12.6%,从590万新加坡元跌至510万新加坡元,毛利率从8.5%滑落至6.6%。
盈利状况恶化直接导致亏损急剧扩大。 2025年度税后净亏损达210万新加坡元,和上年的9000新加坡元相比,激增了232倍。
面对跨境制裁冲击,两家公司于制裁落地后迅速发布公告回应。 10月15日,坤集团率先披露,从美国财政部新闻稿获悉控股股东陈志及公司本身已被美方实施制裁,同时确认陈志已被英国列入制裁名单且资产遭冻结。
坤集团强调核心业务集中于新加坡,既未在美英开展业务,也未在两国持有资产,且公司及下属机构、管理层均未参与涉嫌制裁的相关活动。 据此,公司初步判断制裁不会对营运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