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10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还信誓旦旦地宣布,要从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摆出一副要硬刚到底的架势。 可谁能想到,这话说出来还不到72小时,他就自己在社交媒体上改口了,连声说“美国不想伤害中国”,还想“帮助中国”。
这种180度大转弯,让全世界都看傻了眼。 更关键的是,中方这次直接不接美方的电话,用沉默表明了态度。
特朗普在10月10日那天高调宣布了他的新关税计划。 他这次没有像往常那样直接签总统令,而是把加税时间定在了11月1日,中间留了将近20天的空档。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给双方谈判留余地。
特朗普当时还放狠话,要求中国在稀土出口等问题上让步,否则美国就要动手。 他的团队原本估计中方会像过去那样很快过来谈判,然后美国再找个台阶下,宣布取消关税。
才过了不到三天,也就是10月12日,特朗普就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了一段完全不同的内容。 他安慰美国民众“别担心中国”,还说一切都会好起来。 更让人吃惊的是,他居然表示“美国不想伤害中国”,甚至说要“帮助中国”。
这种软话从一贯强硬的特朗普嘴里说出来,立即引起了广泛讨论。 不少美国媒体直接批评特朗普这是“露怯了”,因为以往他就算最后让步,也要先宣称自己赢了。 这次还没开始谈就示弱,实在太反常。
这个突然转变的背后,美股暴跌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特朗普发出关税威胁后,美国股市在周五出现了自4月份以来最大的跌幅。 道指、纳指和标普500三大指数一齐跳水,市场恐慌情绪蔓延。
这让人想起今年4月的那次关税风波,当时美股两天内就蒸发了约6.6万亿美元市值。 现在市场再次出现这种迹象,投资者都担心美债和美元会跟着暴跌。 显然,美国资本市场很害怕中美之间发生正面冲突。
就在特朗普改口的同一天,美国副总统万斯也站出来说话了。 他一边抱怨中国管制稀土出口导致中美关系紧张,一边又暗示美国希望中国取消这些限制。 万斯说着“希望中国理性一点”,却又不忘威胁说美国的筹码更多。
这种硬话软说的方式,明显是在公开向中国喊话。 为什么美国要选择这种公开喊话的方式呢? 原因很简单,他们私底下根本联系不上中国。
美国贸易部长格里尔在12日透露,从9日得知中国稀土管制消息开始,美方就一直在尝试联系中方,但中方的电话始终打不通。 这个情况让美国官员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特朗普可以拖着不解决,但美股暴跌已经是个危险信号,加上美国政府还在关门状态,经济前景本来就不妙。 如果再传出中美要打关税战的消息,只会让情况雪上加霜。 所以美国等不到原定的11月1日,三天内就急忙放出求和信号。
中方的态度十分明确。 在13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回应指出,美方一系列的制裁措施严重损害中方利益,中方坚决反对。 声明强调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这两句话简单直接地表明了中国的立场:问题出在美国的单边制裁上,中国不会在威胁下谈判。 这种坚定的态度与之前中方拒绝接听电话的行为一脉相承。
中国之所以能如此镇定,源于扎实的经济基础。 今年中国季度GDP保持了5.4%的增速,内需市场持续回暖,政策工具箱里还有不少储备。
在美联储最近降息后,美股半个月内就损失了超过4万亿美元市值。
同时,欧盟等90多个经济体正在计划对美国实施反制措施,这些关税清单专门针对共和党的关键选区,可能影响特朗普的选民基础。
稀土问题在这场博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而美国许多高科技产业和军工产业都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
美国虽然嘴上说有很多筹码,但现实是他们在稀土等领域很难找到替代供应源。 这种依赖性使得美国的威胁显得苍白无力。
回顾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历史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当时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美国的货物贸易赤字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从8788亿美元扩大到了2023年的1.06万亿美元。
而且美国消费者最终承担了关税带来的物价上涨,国内制造业成本也随之攀升。
特朗普政府内部在对华关税政策上存在明显分歧。
企业界代表如特斯拉CEO马斯克也曾公开批评特朗普的贸易顾问。 这种内部分歧使得美国的对华政策缺乏连贯性,容易出现朝令夕改的情况。
当前正值APEC峰会筹备期,万斯的表态明显是为这场重要外交活动做准备。 他在发言中特意提到“未来几周”,指的就是即将召开的APEC峰会。 美国试图通过“先硬后软”的策略,以关税威胁为筹码,在峰会谈判中争取更有利的地位。 但中方不接电话的举动已经表明,中国不吃这一套。
美国民众对关税政策的不满情绪也在升温。
这些民意压力让特朗普政府不得不谨慎行事。 特别是在大选背景下,经济问题直接关系到选票走向。
中国商务部在回应中美贸易问题时,重点指出了美国单边制裁措施的不合理性。 中方强调这些措施违反国际贸易规则,损害多边贸易体系。 这种回应既表明了原则立场,又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与美国的反复无常相比,中方的表态显得更加稳重和有章法。
美股市场的敏感反应继续影响着政策走向。 在特朗普发出关税威胁后,市场立即出现波动,反映出投资者对中美经贸关系的担忧。 这种即时反馈机制使得美国政府在制定对华政策时不得不考虑市场反应,不能像过去那样随心所欲。
中美两国经济结构的差异也决定了贸易战的不同影响。 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庞大的内需市场,对外部冲击有较强的缓冲能力。
这种结构性差异使得美国在贸易对抗中承受的压力更大。
在经贸领域之外,中美在科技、外交等领域的互动也在继续。 但经贸关系作为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其波动会辐射到其他领域。 当前中美关系的复杂性要求双方采取更加审慎和负责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