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烟台九目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九目化学”)的IPO申请正式获得北京证券交易所受理。
这家源自A股上市公司万润股份(002643)的控股子公司,在经历从创业板到北交所的上市路径转变后,计划募资高达11.5亿元,这一规模或将使其成为北交所新的“募资王”。
根据群智咨询所统计的市场规模情况测算,2024年公司在全球OLED 升华前材料及中间体的市场占有率约 23%,在全球OLED升华前材料及中间体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公司目前面临业绩波动、客户高度集中、海外依赖度高等多重挑战。
拟募资11.5亿元,母公司利润下滑
九目化学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OLED前端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OLED升华前材料、OLED中间体等功能性材料。
根据股权结构,万润股份直接持有九目化学45.33%的股份,为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国资委通过中国节能间接控制公司。
招股书显示,九目化学本次计划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4687.50万股,拟募集资金11.50亿元。这一募资规模远超北交所约2亿元的平均募资额,若成功发行,将刷新北交所纪录。
募集资金中,10亿元将用于OLED显示材料及其他功能性材料项目(二期),1.5亿元用于研发中心项目。
九目化学的IPO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3年8月,万润股份首次宣布拟筹划分拆九目化学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
最初,九目化学的目标是深交所创业板,并于2024年1月与中信证券签署了辅导协议。然而,2025年7月,公司公告将其上市计划由创业板变更为北交所。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母公司万润股份2024年净利润的大幅下滑。
根据《上市公司分拆规则(试行)》,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A股上市,需满足“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合并报表中按权益享有的拟分拆所属子公司的净利润,不得超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百分之五十”。
2024年,万润股份扣非净利润下滑71.87%,仅录得2.02亿元。而同期九目化学的扣非净利润为2.46亿元,按万润股份持股比例计算,其享有的九目化学净利润约占自身净利润的55.28%,超过了监管红线。
这一境况使得转道北交所成为九目化学的唯一选择,因为北交所上市需先在新三板挂牌,不属于《分拆规则》中定义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业绩下滑、客户集中与海外依赖风险
从财报来看,九目化学在2022年至2024年间保持增长的态势。公司营业收入从7.06亿元增长至9.62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从1.97亿元增长至2.46亿元。
然而,这一增长趋势在2025年上半年逆转。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同比下滑23.1%;净利润为0.93亿元,同比下滑30.55%。
公司将此归因于“下游客户上半年阶段性订单分布同比减少所致”。未来若OLED渗透率增长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客户需求下行或项目折旧增加等因素,可能导致业绩进一步下滑或亏损。
《财中社》注意到,九目化学的业务结构高度集中。报告期内,OLED升华前材料和OLED中间体收入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高达93%以上,2024年甚至达到95.84%。
与此同时,客户集中度也相当高。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始终保持在70%左右,2024年甚至高达77.45%。
公司表示,前五名客户中均为OLED终端材料的行业领先企业(或其指定代理采购商),公司较高的客户集中度与下游行业高度集中的产业格局有关。在OLED终端材料市场,公司主要客户三星 SDI、杜邦集团、出光兴产、SFC、默克集团、LG 化学、德山集团等全球化学、电子材料行业知名企业占据了OLED终端材料行业主要的市场份额。
更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以来,公司第一大客户一直是三星SDI。2024年,九目化学对三星SDI的销售金额达到4.56亿元,占其当年总营收的比重高达47.4%。这一比例已十分接近50%的“重大依赖”监管红线。
也正是由于这种情况,九目化学的经营存在明显的海外市场依赖。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82.15%一路攀升,期间最高达到92.69%。
高度依赖外销的经营模式使公司面临汇率波动风险。报告期内,公司汇兑损益均为负值,2025年一季度汇兑损失为-200.58万元,累计汇兑损益超过-3443万元。
此外,公司还面临高库存压力。2025年一季度末,九目化学存货账面价值达4.36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超六成。招股书提示,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竞争加剧,导致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公司存货将面临减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