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总统詹姆斯·戴维·万斯在2025年4月3日面对全球股市大跌时,给出这么个看法,把那天市场乱象归为短暂波动,还说长远来看经济会好转。这话出自他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当时特朗普政府刚抛出大规模关税政策,引发金融界一片哗然。万斯本是俄亥俄州参议员出身,2024年大选搭档特朗普胜出后上位副总统,他的言论往往直击中西部工人阶层关切,这次也不例外。他强调政策调整虽带来阵痛,但目标是重振本土制造业,让普通美国人受益,而不是只顾华尔街那些大佬。
回溯事件起因,特朗普在2025年4月2日白宫玫瑰园记者会上宣布“解放日”关税计划,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等贸易伙伴征收税率从10%到60%不等的关税。这不是空穴来风,早从3月21日特朗普就预告过要搞大动作,针对贸易逆差国家下手。市场早就闻风而动,S&P500指数从2月高点已跌超10%,但正式公布后还是炸了锅。4月3日美股开盘,道琼斯指数狂泻1679点,创下自2020年6月以来单日最惨纪录,S&P500跌4.5%,纳斯达克重挫5.2%。全球联动,欧洲富时100指数次日跌近5%,加拿大TSX连跌两天超8%,日本日经225指数触发熔断,单日蒸发7%,创三年低点。韩国KOSPI也跌超5%,亚洲市场一片红海。
万斯在Newsmax节目上回应,说市场这“一天糟糕表现”不算啥,本以为会更乱,因为政策转向太大。他借用特朗普早间比喻,把美国经济比作重症病人,关税就是手术,接下来就是康复期。万斯觉得长远荣景在望,因为四十年来美国制造业流失严重,工人薪资停滞不前,关键物资依赖进口,现在通过关税逼企业回流投资,能刺激本土生产。数据显示,制造业岗位在政策影响下确实有起色,4月后就业报告显示新增职位超预期,能源和蛋价等生活成本也降了点。他还提到华尔街虽受冲击,但美国更在意工人和小企业,这些群体将从再工业化中获利最多。
不过市场没那么容易买账。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在4月16日国会听证会上警告,关税可能推高通胀,经济增长承压。结果股市又小跌0.8%。分析师报告显示,科技股领跌,苹果和微软等巨头股价拉锯,因为供应链中断风险加大。企业领袖在白宫会晤时表达担忧,怕贸易战升级拖累全球需求。万斯参与这些讨论,坚持变革必要性,称短期颠簸换来长期稳定。4月22日特朗普宣布暂停部分关税90天,市场立马反弹,主要指数涨超2.5%。期货跳升,投资者松口气,制造业基金流入增加。到5月2日,S&P500抹平4月损失,创20年最长连涨纪录。5月13日指数转正,全年重回绿区。
这事得放在更大背景下看。特朗普第二任期从2025年1月20日就职起,就把贸易作为重点,承诺保护本土产业。万斯背景助他站稳脚跟,他出生1984年,在俄亥俄米德尔敦长大,母亲吸毒问题让他由祖父母抚养。高中后入海军陆战队,伊拉克服役,退役读俄亥俄州立大学和耶鲁法学院。毕业搞风险投资,2016年出书《乡巴佬的挽歌》,讲中西部白人工人困境,成畅销书。2022年当选参议员,2024年成特朗普搭档。他的观点常聚焦工人权益,反对全球化掏空美国腹地。关税政策正合他意,旨在扭转四十年来制造业外流趋势。
全球反应激烈。加拿大和墨西哥作为北美自贸区伙伴,税率高达25%到60%,TSX指数连遭重创,能源和金融股领跌。欧洲股市三月低点,英国富时250跌4.4%。日本经济本就低迷,日经225跌到2023年10月水平。韩国制造业依赖出口,KOSPI大跌后企业减产。经济学家估算,关税推高物价,消费者负担增加,GDP增长或负转。亚特兰大联储4月下修2025年第一季度GDP预测,从增长转为收缩。
万斯没回避风险。3月14日Fox新闻访谈,他说没法完全排除衰退,因为未来不可测,但经济基础强。摩根大通模型显示衰退概率从17%升到31%,高盛从14%到23%。他强调特朗普目标是本土投资扩张,关税是工具。4月4日他再发声,说市场乱象本可更糟,政策是为工人和小企业服务。数据显示,投资确实流入本土,制造业岗位4月后增2.2万,远超预期。能源价降10%,蛋价跌5%,显示供应链调整初见效。
后续发展显示政策灵活性。4月9日暂停关税后,市场大涨,道琼斯和S&P500单日涨幅创纪录。5月4日特朗普软化立场,延长暂停到8月。7月27日尽管阴影犹存,股市触历史高点。8月1日新一轮关税启动,指数跌1%到2%,但波动趋稳。到9月,道琼斯较4月低点涨15%。万斯继续推政策,4月18日访意大利和印度,讨论贸易和移民。4月20日罗马见教皇弗朗西斯,谈全球经济。4月29日政府百日总结,他力推减税方案。6月15日华盛顿讲话,支持企业和家庭减税。9月24日他仍任副总统,参与决策。
这事件暴露贸易政策双刃剑。短期市场恐慌合理,历史类似1987年黑周一或2000年科网泡沫,短期痛往往伴长期调整。特朗普关税像里根时代保护主义,但规模更大。万斯乐观基于工人视角,制造业复兴能带就业和薪资增长。批评者指通胀风险高,消费者买单。数据显示,2025年就业稳,制造业投资增15%,但通胀率升0.5%。长远看,政策成败系全球回应,若贸易战升级,衰退概率升。若谈判成功,本土经济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