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来得太快!据外媒报道,拥有60年历史的加拿大国民羽绒服品牌Canada Goose(加拿大鹅),可能将被中资收购。收购方为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博裕资本”,报价高达13.5亿美元(约合96亿元人民币)。
还记得这张照片吗?
八年前,被誉为“羽绒界爱马仕”的Canada Goose在北京、上海开出首店,瞬间引爆市场。“京爷”“沪爷”们顶着零下十几度的寒风在商场外大排长龙,只为抢购一件象征中产身份的“大鹅”。
要知道,“加拿大鹅”价格不菲,随便一件羽绒服售价都在万元以上,却屡屡秒光,热门款式在二手市场甚至被炒到两三万。
相比之下,国产品牌就没这般待遇了。前两年波司登推出一款售价7000元的羽绒服,立刻被网友“骂”上热搜,成了“国籍一换,骂声过万”的典型。
中国市场的疯狂,让加拿大总部既惊喜又忐忑。其实在上市后不久,Canada Goose就陷入经营困境,市值一年内蒸发超11亿美元,华尔街毫不留情地给出“卖出”评级,公司被迫启动大裁员。
是中国消费者的“钞能力”,在2022年让它起死回生——业绩猛涨30%,CEO也公开表示:未来中国市场对盈利至关重要。
可惜,“加拿大鹅”并未珍惜这次翻盘机会。同年,它被曝出所售羽绒服中80%填充的是鸭绒——而众所周知,高端羽绒服普遍采用更保暖、也更昂贵的鹅绒。
更迷惑的是,品牌在宣传中始终模糊材料来源,仅强调使用“产自哈特莱特的羽绒”,隐隐传递地域优越感。
更让中国消费者愤怒的是,Canada Goose在中国大陆实行“一经出柜,概不退换”的霸王条款,拒绝执行全球通用的“30天无忧退换”政策,区别对待明目张胆。
这些争议起初并未引起品牌高层的重视。他们更执着于维持奢侈品调性,在北京三里屯、SKP,上海IAPM、IFC等高端商场持续布局,2024年还新进武汉SKP。
但高投入并未换来高增长。2023年起,“大鹅”在华的销量增长基本停滞。压力之下,品牌不得不放下身段,将门店开进奥特莱斯折扣店,最终导致调性与销量双输。
很少有人知道,所谓“奢侈品牌”加拿大鹅,在二十年前还只是个小众专业羽绒服厂牌,主要客户是登山爱好极地科考人员。因产量稀少、品控严格,积累了不错口碑。
转机发生在2013年,美国贝恩资本以2.5亿美元将其收购,随即启动全球化品牌改造:一边加大媒体曝光、邀请明星代言、植入好莱坞大片,疯狂炒作奢华概念;一边将产品从20个拓展到200个,设计更潮流、更贴近大众审美,成功将其包装成全球顶流。
只可惜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随着中国消费者逐渐理性,加上波司登、始祖鸟等国产竞品凭借更合理定价和产品力强势崛起,“加拿大鹅”的光环正在快速褪色。
说实话,若真被中资收购,对Canada Goose未必是坏事。其一,它近一半门店位于中国;其二,如今中国公司完全具备运营国际品牌的能力,沃尔沃、始祖鸟已是成功先例。
Canada Goose的衰落像是一面镜子,照见国际品牌对待中国市场的态度变迁,也映出中国消费市场的成熟与自有品牌的崛起。收购只是一个新的开始。能否真正放下傲慢、读懂中国,将是“大鹅”未来能否继续飞翔的关键。
作者:9527
参考资料:
《羽绒服“贵”上热搜:是成本所迫还是噱头炒作》正观新闻
《7000元羽绒服“贵”上热搜!网友吵翻》光明网
《“加拿大鹅”虚假宣传被罚:卖上万元却用普通鸭绒,有人排队两小时一件难求》时代周刊
《现场! 加拿大鹅遭大批华人疯抢 排队3小时只为砸钱 门店全脱销!》
《巨头大规模裁员!上海曾一度排队卖断货,价格动辄上万元》
《中产抢着买的加拿大鹅,要被东家甩卖了?》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