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积极推进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记者赵伟摄
昆明老街片区游客人头攒动。记者赵伟摄
“夜经济”已经升级为融合“食、游、购、娱、体、展、演”的多元生态。记者刘凯达摄
公园1903文体商旅综合体。记者刘凯达摄
游客夜游融创滇池后海。记者刘凯达摄
网红打卡地吸引游客拍照。记者杨艳辉摄
游客在斗南花市买花。记者刘凯达摄
昆明同仁街夜间消费火热。记者赵伟摄
游客品尝昆明地道美食。记者杨艳辉摄
夜幕降临,昆明南强街巷的灯笼次第亮起,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络绎不绝,沿着街道缓缓穿行,悠闲地品尝当地特色小吃,挑选独具云南特色的文创产品;不远处的昆明老街,熙熙攘攘的游客涌进建新园、留焕小吃等老字号品牌店,享用过桥米线、汽锅鸡、调糕藕粉等地道云南美食,老字号的烟火气与游客的满足感在空气中弥漫……
从传统以餐饮、购物为主的夜市,到如今多业态发展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经济”已经升级为融合“食、游、购、娱、体、展、演”的多元生态,成为一座城市拉动消费、实现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约60%的国内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00至22:00的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营业额的一半。
在昆明,“夜经济”也成为 “山水风光” 与 “人文底蕴”的夜间纽带。按照中央和云南省关于激发文旅消费潜力的部署,昆明近年来秉持“多业态融合”理念,体现“历史与现代并融、经济和文化并举、消费和旅游并进”的特点,积极推进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目前,昆明共有4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9个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一系列创新活动的落地,让昆明“夜经济”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创新性和历史文化性等特点。各夜间经济集聚区通过营销视频号、网红打卡点、网红探店、展示非遗产品、举办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举办电音节等创新性活动,向年轻人推荐不一样的夜间消费地图,展示昆明别具一格的文化旅游特色。
无论是公园1903文体商旅综合体、昆明老街,还是斗南花市、官渡古镇,这些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不仅涵盖餐饮、购物、娱乐等多种业态,还融入文化、旅游元素,满足了市民和游客多样化的夜间消费需求,进一步丰富和延伸了昆明文旅产业链条,提升了夜间城市活力,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夜经济”持续火热,离不开政策的托举支持和保驾护航。今年8月,昆明市商务局印发《昆明市促进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夜“食”、夜“购”、夜“娱”、夜“游”,鼓励主城五区依托区位、景点等优势,在原有夜间经济集聚区的基础上,分别布局建设不少于一条特色鲜明的夜间餐饮主题街区,其他县区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打造夜间餐饮集聚区,鼓励举办具有民族风情或东南亚特色的美食狂欢夜、啤酒狂欢节、酒吧特色派对等特色主题活动。
通过一系列措施,昆明加快推进多元业态深度融合、消费活力聚集释放的夜间经济创新提质发展,助力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夜幕下的春城,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魅力。(记者缪亚平报道)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