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突破655GW,每GW消耗8-10吨白银,仅此一项就将产生5200至6500吨的白银需求。
N型TOPCon和HJT高效电池技术的普及,使单位银耗从PERC技术的84mg/片提升至115mg/片,进一步放大了供需缺口。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动汽车单车用银量高达50克,是传统燃油车的两倍以上。
电池管理系统、传感器、充电接口等关键部件对银基材料的需求持续攀升,2025年汽车行业用银量预计达到2566吨。
与此同时,AI数据中心对高压电源的需求,推动银基导电材料在服务器领域的应用增长12%。
这些工业引擎的共同发力,使白银的工业需求占比攀升至总需求的58%,远超珠宝首饰(18%)和投资需求(16%)。
世界白银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白银供应量为3.17万吨,而需求量为3.67万吨,供需缺口高达5000吨。
这已是白银市场连续第五年出现供应短缺,且缺口呈扩大趋势,2025年预计达到4000吨。 供给端的刚性约束是核心矛盾。
全球70%的白银来自铅锌矿、铜矿的伴生开采,独立银矿仅占30%。 秘鲁、墨西哥等主要产银国因矿山老化、环保政策收紧,产量增速已从2020年的2.4%降至1.2%。
尽管高银价推动欧美废银回收量增长,但提纯成本占银价的15?0%,且小规模散户惜售心理强烈,2025年一季度回收量反而同比下降3%。
供需矛盾的持续深化,使白银库存降至十年低位。 上海黄金交易所5月现货白银交易量达1.57万吨,同比增长10%,市场流动性紧张态势凸显。
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后,实际利率下行降低了持有无息资产白银的机会成本。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数据显示,白银净多头头寸较年初激增163%,创2021年以来新高。
与此同时,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斥资4000万美元购入白银ETF,打破机构只配置黄金的传统。
这种资金流向的转变,与“金银比”修复密切相关。 当前内外盘金银比分别为82和85,远高于历史均值(63-70),表明白银相对于黄金仍被低估。
中东局势紧张、全球贸易摩擦升温,推动VIX恐慌指数均值较2023年同期上升15%。 但与黄金不同的是,白银的避险逻辑与工业需求形成共振,当经济从“衰退交易”转向“滞涨交易”时,白银的工业属性与金融属性同时受益。
沪银主力合约价格从4月初的6483元/千克飙升至9月的10632元/千克,涨幅超过36%。
深圳水贝市场的白银销售占比从10%跃升至30%,1000克规格的投资银条成为主力品类。
高收益背后潜伏着高风险。 白银价格的波动率是黄金的1.5倍以上,5月下旬曾单日暴跌7%,部分杠杆交易者损失惨重。
国信期货分析师顾冯达指出,白银在46美元/盎司上方存在历史套牢盘压力,投机资金获利了结可能引发高位震荡。
若光伏企业加速推进铜电镀技术替代银浆,或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工业逻辑可能被削弱。 此外,美联储货币政策反复、美元指数反弹,也可能逆转白银的金融属性支撑。
白银市场的爆发,本质上是一场关于资源稀缺性的价值重估。 当光伏产业探索“无银化”技术、数字货币冲击贵金属货币属性时,白银的长期价值是否会被重新定义?
有人认为它是新能源时代的“战略金属”,也有人视其为资本泡沫的又一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