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3日的联合国大会间隙,加拿大外长阿南德突然宣布,将在接下来的几周内访问中国,表示希望与中方进行对话。彭博社推测,她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中国能撤回对加拿大的关税反制。
此前,加拿大在美国的推动下,先后对中国电动车加征100%关税,并对钢铁加征25%关税。中国随即进行了反制,对加拿大油菜籽加收75.8%的保证金,对猪肉和海鲜等产品也加税。
而在同一时期,加拿大总理卡尼刚刚到达纽约,并在美国某智库的活动上大力称赞中国在气候政策上的重要作用,表示双方应加强合作。换句话说,卡尼此举明显是想向中国示好,希望能够缓解两国的紧张关系。然而,问题在于,加拿大并没有取消对中国电动车和钢铝制品的关税,那中方为什么要撤回对加拿大的反制呢?难道加拿大能提出什么美国都做不到的条件,令中国无法拒绝?
中加之间的贸易摩擦,要追溯到2024年。当时,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访华,并提前访问加拿大,要求特鲁多政府配合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大家都能看出,这背后有几层目的:首先是配合美国推进“印太战略”,显示忠诚;其次是保护本国汽车产业免受中国电动车冲击;最后,也是转移国内经济压力,给选民做姿态。但这连串的举措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忽视了中国对加拿大经济的重要影响。
中国是加拿大油菜籽的最大买家,每年交易额高达36亿至49亿美元,这对加拿大的农业行业至关重要。因此,当加拿大实施高额关税时,中国果断采取了反制措施。3月,中国启动了对加拿大特定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并对油菜籽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征收75.8%的保证金,这一措施直接打击了加拿大的农业出口。
随着油菜籽产业受到重创,加拿大国内的反应越来越强烈,尤其是西部省份的民众开始向联邦政府施压,要求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农业出口商也开始紧张,生意难以承受这种不断变化的局面。面对国内压力,加拿大高层的访华行动看似是为了“灭火”,既要安抚国内受损行业,又要尽力挽回中国市场。
阿南德在纽约接受采访时表示,她将在接下来的几周内访问中国和印度,希望与这两个亚洲主要经济体改善紧张关系,尤其是在贸易冲突方面。此外,她还提到,尽管需要与中国合作的地方不少,但也不能回避“挑战”中国的必要性。这是加拿大在印太战略中的立场,也是他们复杂外交政策的体现。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加拿大不仅面临高额关税,还曾被置于美国兼并的风险之下。尽管如此,卡尼政府仍抱有通过反华换取美国“豁免”的幻想,结果不仅未能如愿,反而引来了美国的更严苛打压,同时中国的反制措施也逐渐加码。
如今,加拿大陷入了两难境地,面临来自美国和中国的双重压力。如果继续与美国为伍而对抗中国,后果可能更加严重。中方停止进口加拿大油菜籽,不过是一个“开胃菜”。如果卡尼政府继续执迷不悟,那么在加拿大出口因美国高关税滞销的情况下,中国有可能采取进一步措施,甚至停止购买加拿大的能源或其他重要商品,那时,加拿大可能就会真正陷入困境。
总之,中加贸易的恢复,并非仅凭卡尼政府的一些表面友好言辞就能实现。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第一,加拿大必须取消对中国电动车等商品的无理关税;第二,必须在南海和台海等敏感问题上调整立场,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