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沈童 报道
一份足以改变公司业务构成的巨额协议,在签约后悄无声息,最终在国庆前夜突然宣告终止。
9月30日晚,海南华铁(603300)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海南华铁大黄蜂建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与杭州X公司签署的《算力服务协议》正式终止。
这份原定为期5年、总金额高达36.9亿元的算力服务协议,自2025年3月签署以来从未收到任何采购订单。
在公告发布同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海南华铁下发监管工作函,就公司重大合同终止相关事项明确监管要求,涉及对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
神秘协议
回溯至2025年3月,海南华铁全资子公司华铁大黄蜂与杭州X公司签署了《算力服务协议》。根据协议,华铁大黄蜂将向X公司提供算力服务,服务期长达5年,预计总金额高达36.9亿元(含税)。
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一金额可谓相当可观,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8.05亿元,这几乎相当于海南华铁2025年中期收入的1.32倍。
但这份巨额协议自诞生之日起就笼罩在神秘色彩中,合作方“杭州X公司”的真实身份始终未对外公开。
在当时的公告中,海南华铁解释称客户名称涉及商业秘密,按照规则披露将导致违约或可能引致不当竞争,因此对部分信息进行了豁免披露。
敏感时间
然而,经过6个多月的等待,这份备受市场关注的算力服务协议最终无疾而终。
根据海南华铁发布的终止公告,解除协议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原协议所涉交易及设备的市场环境及供需情况已较签署时发生较大变化。二是该协议自签订以来,未收到任何采购订单。
公司强调,原协议尚未履行且与X公司无其他正在履行的算力协议,本次未产生实际的采购成本或资本性支出。此外,也未进行设备交付及验收环节,未对公司的当期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
但值得关注的是,海南华铁选择在9月30日晚,即国庆长假前夜发布这一重大合同终止公告,这一时机选择颇为微妙。
长假前发布重大消息,往往是上市公司避免市场剧烈波动的常见做法,可减少对投资者交易决策的即时影响。
这一时机选择加上监管的迅速反应,进一步引发了市场对该协议从一开始就可能存在问题的猜测。监管层的反应极为迅速,在海南华铁发布终止公告的同一日,上交所就对该公司下发监管工作函。
该工作函的处理事由为“就公司重大合同终止相关事项明确监管要求”,涉及对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股价波动
但海报新闻记者通过对比海南华铁此前发布的公告,以及公司前期股价波动注意到,该公司股价波动与大股东减持时间点刚好重叠。
海南华铁股价从今年2月至4月,实现了翻倍增长。从今年1月的4.76元/股更是飙升至3月的13.25元/股,涨幅近三倍,成为一季度的算力大牛股。
而这一时期,恰逢公司签署36.9亿元算力服务协议及其他算力领域合作。
随后,在7月24日,海南华铁又因介入“雅江水电”概念被热炒,当天股价收涨7.71%。公司在互动易表示:“公司于2023年9月在拉萨设立当地最大的服务网点,当前雅鲁藏布江相关工程已开始前期筹备,公司已参与部分项目的前置工程如生活区搭建、变电站建设等。”
然而就在一个多月前,也就是2025年8月14日,海南华铁披露,公司第二大股东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在2025年9月8日至12月7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4422.95万股,占总股本的2.22%。
以公告当日收盘价10.96元计算,这笔减持计划套现金额高达约4.85亿元。即便该公司股价在8月份和9月份有所调整,但目前股价相较年初涨幅仍有近100%。
数据显示,该股东此前已有减持记录,他在2018年6月曾累计减持公司股票250万股,套现约1150万元。截至本次减持计划公告时,胡丹锋尚持有海南华铁1.77亿股,占总股本的8.86%。
业务迷局
海南华铁的传统主业是建筑机械设备租赁,近年来却积极向算力领域拓展。
2025年6月26日,海南华铁与RWA研究院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双方围绕资产上链价值重估、行业标准制定、全球流通实践三大核心方向展开合作。
公司总经理胡丹锋当时表示:“海南华铁自2021年开始推动资产上线上链,已累积近260亿元线上化的硬件级链上资产,具备RWA的坚实基础。”
更引人注目的是,2025年7月,海南华铁与安徽海马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服务金额达10亿元人民币。
公司称此次合作标志着海南华铁算力服务实现重要突破,不仅首次将算力服务延伸至实时云渲染这一高价值应用场景,更成功开辟推理算力服务的全新赛道。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国庆长假前发布重大负面消息,一直是部分上市公司“压减关注度”的手段,海南华铁此次操作的时间选择格外精妙。
监管函件既出,表明监管层已密切关注此事。然而,这份神秘协议的来龙去脉,以及海南华铁在算力领域的真实业务能力,仍有待公司给出更具说服力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