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刚过大半年,国际局势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印度这次没有再遮遮掩掩,而是直接将自己的立场摆在了桌面上——一方面继续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另一方面又向美国释放出“我们可以讨论”的信号。
表面上看,印度的这种做法有些模棱两可,似乎是在背后捅刀子,但实际上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交易。印度并没有直接拒绝美国的要求,而是巧妙地暗示:我们不是不愿意配合,但前提是美国能给出一些合适的条件。
今年年初,美国财政部宣布,将对印度的多种商品征收最高50%的关税,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农产品、化工品、纺织品等多个行业。这一举措让印度成为了“亚洲受到美国关税打击最重的国家”。面对这一压力,印度立刻做出了回应,指责美国的做法“违背了公平贸易精神”,并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利益。
其实,这场贸易摩擦并不是突然爆发的。过去几年,印度对美国的出口量不断上升,但美国一直面临较大的贸易逆差。尤其是在特朗普再次执政后,美国的“贸易优先”政策再次抬头,关税成了施加压力的重要工具。而印度的态度一直很明确:你加税,我就不会轻易配合你。
这种紧张关系在能源问题上愈发显现出来。俄罗斯的石油是印度的一项重要能源来源。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前,印度几乎没有从俄罗斯购买石油,但从2022年起,随着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更加严格的制裁,俄罗斯的石油价格大幅下降,印度的采购量急剧增加,甚至成为了俄罗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
美国显然对印度的这一举动感到不满,尤其是白宫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希望印度等“合作伙伴”在能源采购上做出符合“全球战略利益”的选择。虽然言辞委婉,但大家都听得出来,这是在向印度施加压力。然而,印度并没有直接回绝,而是通过政府内部的表态,传达出一种“我们可以谈”的态度——但条件是,美国必须先拿出诚意。
最近几个月,印度多次提出,如果美国允许,印度可以考虑从伊朗和委内瑞拉等国家采购石油,作为对俄罗斯石油的替代品。这并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有深意的举动。伊朗和委内瑞拉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美国的制裁,而印度此时提出这个问题,相当于是直接告诉美国:你不是让我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吗?那你得让我购买这些国家的石油,否则这账算不通。
这一步棋下得十分巧妙。首先,它重新把谈判的主动权拿到了手里;其次,它迫使美国在制裁政策上做出选择。如果美国决定放松对伊朗和委内瑞拉的制裁,那就意味着美国在中东和拉美的外交策略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果美国坚持不放松制裁,那印度就可以继续和俄罗斯维持石油合作,毕竟美国不给我其他选择,我总不能断油吧?
印度深知自己的优势,它并不是非要和哪个国家合作,而是根据利益来做决定。它坚持战略自主,尤其是在能源、安全、科技等关键领域。面对美国的压力,印度既没有直接冲突,也没有完全妥协,而是通过设置条件,让自己在谈判中占据主动。
印度的内政情况也在影响着其外交立场。目前,莫迪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国内压力,尤其是在农村和低收入群体中。农业人口在印度依然占据较大比例,而美国对印度农产品征收高关税,正好打在了印度的软肋上。如果莫迪政府在谈判中做出过多让步,导致美国商品进入印度市场并冲击本土产业,那么国内的选民情绪可能会迅速反弹。因此,印度在谈判时,优先保护农业利益。这不仅仅是一种谈判策略,更是莫迪政府政治生存的必要考虑。而且,2025年即将迎来一系列地方选举,莫迪显然不想在这个关键时刻失分。
同时,印度还在积极推动“印度制造”计划,努力提升本国的生产能力,减少对外依赖。从手机到电动车,从药品到芯片,几乎所有关键产业都在推动国产替代。这一战略决定了印度不会轻易接受任何可能削弱本国工业基础的外部要求。
在能源问题上,虽然俄罗斯石油存在地缘政治风险,但其价格稳定、供应充足,对印度而言是现实的选择。如果要更换供应商,除了价格因素,运输安全、支付渠道、合同稳定性等多方面的考虑都需要重新评估,这不是几句外交言辞能够解决的。
印度的做法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过去几年里,印度在中美、俄欧之间的平衡策略已经逐渐成型。它既加入了“四方安全对话”与美日澳合作,又在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中加强与中俄的关系。每一步看似矛盾,但实际上都是为了谋取最大灵活性。
这次面对美国的压力,印度依然坚持“实用主义”路线。它明白,美国并不是在寻求印度的“合作”,而是在寻求其“站队”。而印度所希望的,则是获得足够的利益,而不是被迫选择阵营。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这种策略也是许多国家共同的选择。
特别是在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印度更加倾向于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它既不会轻易放弃与俄罗斯的合作,也不会完全拒绝与西方的互动。印度要的是在博弈中掌握主动权,而不是被迫做出选择。
美国要想让印度改变方向,就必须提供相应的回报。显然,目前的关税压力和外交口头施压还不足以让印度改变立场。
总结这场博弈,虽然美国通过关税和外交施压,印度则用能源和市场做筹码,但两方谁也没有真正让步,双方依然在继续谈判。这并不是一场“谁赢谁输”的对抗,而更像是一场“边走边谈”的交易。
印度的态度非常明确:它不是想挑衅,也不是想背叛任何国家,而是想在尽可能多的利益中找到最大化空间,同时保持灵活的外交立场。美国如果希望获得印度的配合,就得明白一点:单纯依靠压力无法达成合作,只有通过等价交换,才能换来真正的合作。
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里,像印度这样的国家越来越多。它们不再愿意做任何一方的附庸,也不打算随便站队。地缘政治的牌桌上,谁能提供更合理的条件,谁就有资格赢得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