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我国“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的关键时间节点,2025年9月25日,由中国石化主办的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三届年会在江苏南京召开。
会议以“氢创未来,绿链共赢”为主题,聚焦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议题,汇聚全产业链力量共商发展路径。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视频出席并作特邀报告,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赵东、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波等致辞。
会上发布的氢能供需对接清单及“氢链”数据平台,为打通产业链堵点、强化协同合作注入了新动力。
氢能产业链上下游正从“各自为战”走向“协同作战”,一场以绿色低碳为目标的能源革命正在加速推进。
01 战略布局:从单一推进到全产业链生态构建
中国石化氢能战略的演变轨迹清晰可见,从最初单一环节的尝试到全产业链系统布局。2022年9月,中国石化发布实施氢能中长期发展战略,明确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的目标,提出了“加氢引领、绿氢示范、双轮驱动、助力减碳”的发展思路。
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曾指出,氢能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一战略定位在随后的发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近年来,中国石化在氢能产业链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实质性举措。2023年5月,中国石化牵头成立氢能产业链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集聚全产业链智慧力量。
同年11月,中国石化在深圳举办高质量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链论坛,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开放融合。
在资本布局方面,2025年5月,中国石化发起设立的氢能产业链创业投资基金正式完成工商注册与备案,首期规模达50亿元,重点对氢能“制储运用研”全产业链环节进行前瞻性布局和培育孵化。
02 成果展示:技术突破与基础设施网络构建
在技术突破方面,中国石化成功投用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在国内率先实现百千瓦级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项目开车,突破了燃料电池铂基催化剂公斤级工业生产。
在绿氢项目方面,中国石化建成投产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并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启动建设3万吨/年绿氢项目,在乌兰察布推动10万吨/年绿氢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为炼化业务化石能源替代提供了切实路径。
基础设施是氢能产业发展的基石。中国石化凭借其遍布全国的3万多座加能站,具有布局加氢站的先天优势。截至目前,中国石化已成为全球建设和运营加氢站最多的企业,国内网络占有率约30%,基本覆盖了“3+2”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
03 未来展望:协同创新与规模化发展
氢能产业已展示出广阔前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示范促应用,以合作促创新,以贸易促发展。中国石化总经理赵东在会上表示,中国石化将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理念,与氢能产业界、科技界携手并肩,共同构建氢能产业生态圈。
创新联合体的建设是推动氢能技术突破的重要途径。2024年8月,在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下,由中国石化、国家能源集团牵头,联合近80家单位共同组建了中央企业绿色氢能制储运创新联合体。这种合作模式将促进产学研融合,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创新生态。
标准化建设也是氢能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石化积极参与国家、地方、行业、团体等氢能规范标准体系制定,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融合发展。该公司牵头完成了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的修订工作,并牵头编制了《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指南》。
中国石化未来还将加强统筹协调、凝聚攻坚合力,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潜力。通过强化技术布局、突破卡点难点,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提升源头供给能力。
随着“氢链”数据平台的发布和氢能供需对接清单的推出,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将进一步打破,产业协同效率将大幅提升。
中国石化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的建设已经从布局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通过持续深化合作机制,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氢能产业有望在未来能源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