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笼罩金色田野:美国大豆的绝境与中国的韧性
2025年的秋收时节,本应是美国中西部玉米带欢庆丰收的黄金时刻,金色的大豆田却弥漫着绝望的气息。一位美国农民,怀揣着一腔心血种出的“这辈子最好的庄稼”,在TikTok上无助地展示着他破碎的梦想:“看看,这是我辛勤耕耘的成果!然而,因为关税战,中国不再购买。我只能将它们搅碎,任由它们在泥土里腐烂,因为它们毫无价值,无人问津。”
曾几何时,中国一直是美国大豆最大的海外市场,如今,这个曾经的战略伙伴却选择缺席。数据显示,在2023至2024市场年度,美国向中国出口了近2500万吨大豆,这一数字远远超过其第二大市场欧盟的490万吨。历史的洪流更能说明问题:在2018年之前七年间,平均有28%的美国大豆远销中国,占同期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惊人60%。
这场吞噬美国农民希望的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18年那场始于白宫的贸易战。特朗普政府对华挥舞关税大棒,中国毫不示弱地将美国大豆列入反制清单,高达25%的关税瞬间剥夺了美国大豆的价格优势。自那时起,中国便踏上了“去美国化”的大豆进口战略之路。
时至2024年,中国的进口版图已然发生巨变。巴西已然占据了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的76%,而美国则仅剩18%,对华出口同比暴跌88%,创下近20年来的最低纪录。这背后,是中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精心构建的稳固国际供应链。中国向巴西铁路和港口投资120亿美元,将物流时间从45天缩短至33天,并积极推动人民币结算,规避美元风险,与南美国家签订长期采购协议和质量互认机制。2024年,巴西对华出口大豆高达7465万吨,占中国总进口量的71.1%。同时,中国与阿根廷、乌拉圭签署了1000万吨的新协议,一个以南美为核心的“大豆供应三角”就此成型。
在中国国内,“大豆振兴计划”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25年,中国大豆产量已突破2300万吨,较2017年翻倍,东北地区更是扩种了1200万亩,耐盐碱品种亩产提升了30%。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度已从85%降至75%以下。与此同时,中国推广的低蛋白饲料技术,一年便减少豆粕用量800万吨,植物基、微生物蛋白等替代品的崛起,进一步压缩了对进口大豆的需求空间。
对于身处困境的美国豆农而言,情况正每况愈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合约价格,已较三年前的高点暴跌40%。伊利诺伊州的豆农们,面对每英亩100美元的净亏损,无不承受着巨大的财务压力。美国大豆协会在2025年8月19日致信时任总统特朗普,直言豆农正面临“极大的”财务压力,警示“美国豆农无法承受与我们最大客户的长期贸易纠纷”。
特朗普政府并非没有感受到这场危机的冲击。2025年8月1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呼吁中国将大豆订单增加四倍,并承诺“高效交付”,声称是“帮助中国解决优质大豆短缺”。然而,市场对此反应冷淡,中国外交部则明确表示,采购将遵循市场原则,没有增加订单的计划。事实证明,中国在8月29日宣布将从阿根廷和乌拉圭进口大豆量翻倍至500万吨,南美国家则进一步加强合作,从种植到物流形成全链条机制,以巩固其供应能力。
美国试图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农业合作来弥补损失,但收效甚微。日本每年约300万吨的大豆进口量,即便全力配合,也无法填补中国市场的巨大空缺。欧洲市场已近饱和,增长空间有限。南美国家不仅没有减少产量,反而积极与其他国家争夺市场。
美国农业高度专业化和机械化的特点,也使得转型困难重重。例如,价值25万美元的大豆特种收割机和30万美元的播种机,一旦改种其他作物,将几乎报废。销售渠道的重建更是耗时耗力,平均每户农场主需要花费1.2万美元学习不同的期货套期保值规则。这些结构性因素,使得美国农民难以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只能在大豆种植上一条路走到黑,即便面临市场流失的风险。
临近中期选举,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导致其民调支持率暴跌,农民作为其重要票仓,因大豆滞销爆发的强烈不满,直接威胁着他的执政地位。美国中西部农业州的农民,许多曾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如今却开着拖拉机包围州政府,抗议标语上赫然写着“关税就等于自杀”,表达着他们对关税政策的极度不满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民主党媒体则借机以漫画等形式,将特朗普的关税描绘成吞噬美国农民大豆的地下害虫。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研究,特朗普发起的首轮贸易战已导致美国农产品出口损失超过270亿美元,其中大豆损失占71%。而中国则通过从巴西进口更多大豆,成功规避了美国的关税壁垒,美国大豆种植户至今未能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
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再次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加征关税,综合税率接近70%。中方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当日芝加哥大豆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单日下跌超过2%,这反映出市场对供应链中断的恐慌。回顾2018年的首轮关税战,中国自美国进口大豆数量曾急剧下降76.7%。尽管市场价格关联性重新趋同,但中国对美国大豆的采购量已难以恢复至争端前的水平。
中国为防止美国大豆转出口,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目前,美国大豆即将集中收割,而中美关税豁免谈判仅剩59天。特朗普若想化解美国大豆滞销的困境,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与中国进行平等互利的谈判。中国外交部已明确表示,贸易战没有赢家,美国若想恢复大豆出口,需取消关税、回归平等协商。中国已具备替代选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只会进一步损害自身利益。
美国大豆协会警告,失去中国市场可能造成百亿美元损失,三成以上豆农面临破产风险。贸易战的影响已蔓延至整个经济,消费者购买中国商品价格上涨,通胀压力增加,相当于每户家庭多交1300美元税。特朗普政府在第一任期曾向农民提供补贴,但小农户认为补贴不公。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完善的替代供应链,简单的补贴恐难奏效。中国转向南美避开美国关税的策略,已使巴西成为最大出口国,阿根廷位列第三,中国对南美基础设施的投资,确保了供应的稳定。美国农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却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