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佳琪
Labubu热度下去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就在三个月前,Labubu还是“Z世代的茅台”,全民抢购却一盒难求。不仅是国内,就连韩国、欧洲市场,不少“老外”也因为抢labubu在店外大打出手,全球唯一一只薄荷色Labubu甚至拍卖出了108万的天价。但这股热潮并未持续太久,现如今labubu几乎全线崩盘,二手价雪崩,不少黄牛止损跑路,让曾经高价入手了labubu的人们痛心疾首。
Labubu二手市场价格雪崩,黄牛含泪退场
“曾经售价过万的隐藏款,现在840元就能包拆出。”的消息,让热度已经退去的labubu又重新进入了大众视野。
8月28日,泡泡玛特第四代迷你Labubu系列开售,官方售价79元一只,整盒14只加隐藏款,售价1106元。开售首日,多平台商品链接迅速售罄。二手平台整盒(14只)价格一度炒至3200元。但就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价格遭遇腰斩。9月19日,记者查阅得物APP平台,数据显示,迷你版LABUBU价格已大幅回落,单个A-M款成交均价为145元;整盒(14只)N-Z款成交均价为1346.2元。
(得物APP迷你版LABUBU整盒14只价格)
不仅新出的4.0版本二手价格市场低迷,老款Labubu跌的更惨,原价99元一个的第三代LABUBU“忠诚”,现在最低仅需81元就能买到。不少网友奔走相告,称“黄牛垄断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最适合入手的时候了。”
labubu二手市场价格的崩盘,哭的是黄牛,开心的是消费者。社交媒体上出现了“泡沫破了”“本就不值这个价”甚至“泡泡玛特配合黄牛炒作,此番崩盘大快人心”的评论。在二手市场低迷的形势下,有黄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更是直言暂时不收Labubu了,因为根本卖不动。这位黄牛lucky(网名)向记者称,自己在六周之前小幅加价收的三代labubu已经全部亏本抛出,短期之内不会再收了:“之前亏的几千块钱,就当‘交学费’了。”
(泡泡玛特“黄牛”在晒出的囤货照片 来自网络)
“事实情况是,大家都在为了获得‘稀缺感’的情绪价值刺激在消费,这几个月官方大量放出现货,失去了这种稀有性,不溢价的labubu大部分人确实不喜欢了。”她说。
曾经泡泡玛特系列的moly也火爆一时,风头无两。这次行业内原本看好LABUBU系列的升值空间,许多人跟风下场投入了数万元资金囤货,现在只能等待市场回暖。有多年潮玩经验的网友称:“labubu火得太快,潮玩市场就是这样,有涨有跌,但这次跌得太快了,很多人都没反应过来。”
一方面是官方大量的补货,另一方面是假货仿品对于市场的冲击,再就是“真爱粉”毕竟有限。当热度过去,消费者趋于理性,市场需求量减少,价格自然回落。
股价与娃价齐跌,泡泡玛特不行了?
与labubu黄牛一同受挫的,还有泡泡玛特的股民。
泡泡玛特股价在9月8日大跌7.5%,跌破300港元,近半月来持续走跌。截至发稿,泡泡玛特港股股价报271.4港元/股。从8月26日的最高价339.8港元,到今天的271.4港元,短短17个交易日,泡泡玛特股票暴跌超20%,市值缩水近千亿。据《福布斯》估算,自8月下旬以来,王宁个人净资产已蒸发60亿美元。
此次股价暴跌之前,本周一摩根大通下调了泡泡玛特评级,他们将目标价从400港元调降至300港元。摩根大通称,虽然泡泡玛特上半年盈利状况良好,且与优衣库等品牌的合作也达到了预期,但包括labubu动画系列和互动玩具产品线在内的后续项目,目前仍带有明显的投机性质。
美国康奈尔大学社交媒体研究员、传播学教授布鲁克·达菲(Brook Duffy)向《财富》杂志表示:“对Z世代而言,明星的炫耀成为吸睛的方式。原本稀缺的物品,瞬间让人觉得充斥着浓厚的商业气息。”
这些分析并非空穴来风。早在6月21日labubu官方宣布大批放量现货,泡泡玛特股价大跌之前,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在24小时内卖掉了公司1.5亿股股票,让他拿到了56亿港币现金。这次减持,就让泡泡玛特的公司市值一下子减少近200亿港币。
再看这次泡泡玛特股票和二手市场价格双双下跌的趋势,让不少入手泡泡玛特的股民无奈称:“玩套路的永远是资本,跑不及的永远是韭菜玩家。”但也有不少股民依旧持乐观态度:潮玩市场随上市产品而波动,都是规律性现象。
2025年上半年,泡泡玛特营收138.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362%至47.1亿元。因此,尽管下调了短期评级,摩根大通明确表示不是建议“减持”,其长期看好泡泡玛特的投资逻辑依然“完好无损”。
目前,包括labubu在内,泡泡玛特旗下几大IP搪胶系列盲盒在二手市场上的价格已经逐渐趋于理性。毕竟大众为其买单的初衷就是其“情绪价值”带来的愉快体验,但是越炒越高的价格已经让其商品性质背离了这一初衷。
(网友曝出的泡泡玛特门店外摆放的Labubu糖胶系列端盒)
不少网友陆续爆料,泡泡玛特在国内外均有官方店联合黄牛搞饥饿营销的现象发生:“我们一天24小时老老实实在官方蹲守抢购发售的盲盒,到店里一看店门口的黄牛货比店里在售的还全。从店员处也只得到了都是别人订购的敷衍解释。”甚至有许多网友怒评,泡泡玛特自己才是“最大的黄牛”,大家对泡泡玛特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多。
labubu二手市场价格的暴跌于泡泡玛特来讲未必是一件坏事,毕竟长期的高溢价虽能带来流量和高热度,但也会吓跑真正的消费者,且不利于品牌形象的维护。毕竟泡泡玛特本质上是一个IP孵化器和运营平台,需要持续不断地捕捉潮流风向,不断打造消费者喜爱的IP才是持续走赢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