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18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4.00%至4.25%。据了解,这是美联储2025年第一次降息,也是继2024年三次降息后再次降息。
多位受访专家以及分析机构认为,此次降息符合市场预期,是在通胀压力犹存、就业市场趋软的复杂形势中,美联储基于“双重使命”权衡后的主动调整。正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所言,当前面临“通胀风险偏向上行、就业风险偏向下行”的两难局面。
两害相权取其轻?
美联储此次降息,并非单一因素驱动,而是多重压力交织下的审慎抉择。
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发布声明称,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活动增长有所放缓,就业增长放缓,失业率小幅上升,通货膨胀率上升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高位。委员会寻求长期实现就业最大化和2%的通货膨胀率,并注意到了任务所面临的风险。
鲍威尔表示:“短期内,通胀风险偏向上行,就业风险偏向下行——这是一个棘手的局面。当我们的目标像这样产生冲突时,我们的框架要求我们在双重使命的两个方面之间取得平衡。由于就业面临的下行风险有所增加,风险平衡已经发生了变化。”
数据印证了美联储的担忧。美国劳工部9月5日公布的非农业部门就业数据显示,8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2.2万人,较7月修正后的7.9万人大幅下降且远低于市场预期。美国劳工部发布的初步修订数据显示,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美国新增就业岗位比最初统计的少91.1万个,表明美国就业市场的实际表现比此前数据显示的更为疲软。此外,8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9%,为今年1月以来最大涨幅,通胀有所“升温”。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美国8月份失业率升至4.3%,非农就业仅增2.2万,远低于预期,劳动力市场明显失速;通胀虽降至2.9%,但核心CPI顽固,美联储需在稳增长与控通胀间精准平衡。政治因素也是关键性推动力量。
“在特朗普反复施压下,新任理事米兰主张激进宽松,加速了政策转向。这既是对经济软着陆的预防性举措,也是对市场预期的主动引导。”田利辉说。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告诉《中国报道》记者,美国选择此时降息既是预防式降息,也是风险管理降息。“两害相权取其轻,尽管美国通胀数据依然走升,但是考虑经济下行和失业走升,美联储必须采取降息举措了。”
还有多大降息空间?
尽管本次降息已成事实,但未来政策路径仍充满不确定性。
美联储预测显示,到年底将再降息50个基点,未来两年每年再降息25个基点。但依据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公布的“点阵图 ”(19位成员匿名表示的意见),此次美联储成员对未来是否降息以及降息幅度的看法存在较大分歧。其中有6位认为今年完全不需再继续降息;但多数认为今年还会降息两次,年底的利率因此可能落至3.5%—3.75%。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发表声明说,在考虑进一步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时,公开市场委员会将仔细评估后续数据、不断变化的经济前景及风险平衡。
鲍威尔认为,降息0.25个百分点不会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他同时称,这并不意味着进一步降息,“我们并没有走上预设的道路”。
在刘英看来,总体上今年还会降息两次再降息50个基点,从当下的4%—4.25%,降到3.5%—3.75%,从此前的4.25%—4.5%降息75个基点降到3%的区间,“明年还会继续降息。”
招商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张静静称,从‘点阵图’可以看出,美联储内部分歧很大,加剧了未来的不确定性。此外,目前预测数据明显低于此次议息会议前市场预计的今明两年各降75个基点的预期。
巴克莱研究团队此前发布的美联储会议的展望观点称,美联储在今年降息3次,分别在9月、10月和12月,每次25个基点。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预计,美联储或将在四次政策会议(包括9月)上分别降息25个基点,到明年1月累计共降息100个基点。
田利辉认为,对美联储未来降息路径预计年底前再降50个基点、2026年累计降100个基点。“这是基于当前经济数据的判断。但如果美国就业数据持续恶化,降息节奏就会提速。如果美国通胀反弹,降息幅度或收缩。”
影响几何?
美联储降息,对全球经济而言既是流动性释放的利好,也带来新的风险挑战。
“相比25个基点的降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依然维持在4%的高位上,美国长、短期国债提前降低债券收益率有助于促进美国经济增长,但是刺激作用有限。这早在市场预料之中。”刘英指出,目前美国的核心CPI半年时间从2.8%攀升到3.1%的水平,而CPI则从2.3%不断攀升至2.9%。特别是美国对全球加征对等关税和行业关税逐步传导到通胀,降息叠加关税会进一步推升美国的通胀水平,这将让美联储处于两难处境。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虽然降息使借贷成本下降,有助于刺激家庭与企业需求、支撑就业,但关税、移民等政策持续对企业和消费者信心带来负面影响,美国经济或难以逆转整体放缓的趋势。
田利辉表示,在全球层面,美元走弱将推动资本回流新兴市场,利好股市债市但加剧汇率波动。对中国而言,人民币升值会降低进口成本,例如能源、铁矿石,也会推动A股成长板块估值提升。但出口企业面临价格竞争压力,需加速产品升级与结构转型。
方正证券研报分析,美联储降息启动,整体利好中国资产。美联储年内或有3次降息空间,中美利差有望收窄,汇率压力边际收窄,为国内央行货币宽松创造有利外部条件。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对于中国而言,美联储降息给中国央行创造了货币政策宽松的机会,中国央行可能会通过降息降准的方式来提振经济增速,这对于稳住楼市、股市是有利的,特别是当前A股和港股已经逐步走出上行的态势,未来A股和港股可能会迎来进一步回升的机会。
“中国应把握窗口期,推动外贸从量向质转变,同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金融体系韧性。”田利辉建议,中国需坚持“以我为主”原则,避免被动跟随,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将外部宽松转化为内生增长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金融安全的动态平衡。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金臣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责编:张利娟
编审:林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