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赛科技9月16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当日股价一路走高,市值突破360亿港元,成为近期最受关注的科技股之一。
禾赛科技创立于2014年,一开始是做激光检测,后来才进入激光雷达市场。禾赛最初专注于Robotaxi的市场,Velodyne是当时的领军企业,但交付周期长和价格高昂,被人诟病。禾赛科技推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Pandar 40,很快打开了市场,拿下了Velodyne最大客户之一——百度Apollo。2020年,禾赛杀入常用车市场,满足了理想汽车不提价却提高技术参数要求的苛刻条件,最终拿下理想,至今理想依然是其大客户。比亚迪、小米、零跑等都采用禾赛的激光雷达方案。
禾赛的营收也从2020年的4.16亿一路飙升到2024年的20.77亿元。不过,禾赛把单个激光雷达的价格从10万美元级打到200美元,助推了激光雷达在汽车领域的普及,但禾赛依然没有规模盈利。禾赛科技2022年、2023年、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3亿元、4.76亿元、1亿元,近五年总计亏损达12.3亿元。经调整净利分别为-1.96亿元、-2.41亿元、1369万元,。
资本市场之所以愿意给禾赛溢价,重要的原因在于:
1、它是最早把激光雷达价格打下来,并规模装备量产车型的公司之一。随着新能源车和高阶智能驾驶的兴起,越来越多车型把激光雷达纳入配置清单,禾赛因此获得大批定点项目,出货量一路攀升。它从“实验室里的黑科技”,走到了普通消费者买得到的汽车上。资本市场看重的,正是这条从研发到规模出货的完整链条。
2、禾赛也将激光雷达技术降维打击到今年火热的机器人市场。2025年1月,禾赛JT系列发布,到5月底累计交付突破10万台。搭载禾赛JT16的割草机器人MOVA600/1000不足半年出货量已破十万台。未来一年内,禾赛科技将为可庭科技提供30万颗JT系列激光雷达,赋能其割草机器人。2025年8月6日,禾赛科技与消费级具身智能公司Vbot维他动力达成深度合作。同月,禾赛科技与清华系具身智能创企星动纪元宣布达成合作。除了机器人,无人机、安防巡检、工业自动化等,都是其近年来积极拓展的新方向。
不过,行业挑战同样明显。车载激光雷达依然是一个被期待过高的市场,落地速度却赶不上叙事节奏。竞争更是白热化,从海外的Luminar到国内的新创企业,大家都在拼价格、拼性能,毛利空间不断被压缩。地缘政治和供应链风险也时刻存在(禾赛被制裁),不确定性很难消除。
机器人确实是蓝海市场,但能否真能撑起禾赛的长期营收?机器人市场远比汽车分散,客户订单小而碎,难以支撑大规模出货。与此同时,这些客户对成本、尺寸和功耗的要求更高,单价必须足够低才能被接受。换句话说,机器人给了激光雷达更多机会,但未必能像车企一样带来动辄几十万台的采购量。对禾赛来说,这条路更像是一场漫长的耐力赛,短期难以看到汽车市场那样的爆发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