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个月,一个名字突然刷遍了科技与金融媒体的头条:16岁的Kairan Quazi,宣布离开马斯克执掌的SpaceX,加入华尔街顶级量化机构Citadel Securities。
他被称为“天才少年”,是圣克拉拉大学最年轻的毕业生,14岁本科毕业,10岁起就在英特尔实验室参与人工智能项目。
“天才”的轨迹:从未被定义的教育之路
Kairan Quazi出生于2009年,父母分别来自孟加拉国,父亲是化学工程师,母亲曾任职于华尔街投行。
2岁时他便能完整复述广播中的新闻故事,9岁时经专业评估,智力与情商远超同龄人,随后他加入门萨俱乐部,并跳级进入社区大学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Kairan没有遵循传统的K-12教育路径,而是很早就进入大学体系。
2020年,11岁的Kairan转学至圣克拉拉大学,攻读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2023年他顺利毕业,成为该校172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毕业生。
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选择——他不仅在理论课程中表现优异,更从10岁起就进入 英特尔实验室实习,参与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因为年纪太小,内部不称他为实习生,称之为研究合作者)。在社区大学就读的第2年,他已经开始在 校内兼职做一些课程的讲师工作。
大学毕业前一年,Kairan还在网络情报公司Blackbird.AI 担任了4个月的 机器学习实习生,期间帮助设计了一个“异常检测统计学习管道”,以确定社交媒体内容的操纵性。
有趣的是,14岁的Kairan本科毕业后找工作也“遇挫”,大多数公司认可他是“天才少年”,却又因为他还是“少年”把他拒之门外。直到马斯克向他伸出了橄榄枝,Kairan成功入职SpaceX后,进入了Starlink项目,成为SpaceX最年轻的软件工程师。
圣克拉拉大学——硅谷名校
美国或加州当地的同学应该对圣克拉拉大学很熟悉,对于咱们国内的同学,并列排名63的乔治华盛顿大学、迈阿密大学、宾州州立大学的“路人粉”都比它多。
圣克拉拉大学建校于1851年,曾用名University of Santa Clara,但是为了不跟后来的南加大混淆,所以主动改成现在的Santa Clara University。
因为地处硅谷的中心地带,也被誉为“硅谷的耶稣会大学”,是硅谷各大企业最爱的20所高校之一,最出名的专业就是 计算机科学。
圣克拉拉大学国际生比例大约只有3%,留学生最多的就属 商学院和工程学院。目前,学校在向研究型高校转型,但说实话,它比较优势的专业是商科,工程,计算机,论文和研究本就不是它发展的重点。
再加上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校友网络,圣克拉拉大学适合“实用性”选手,如果追求排名、钟情学术或理论/冷门学科,请慎选。
业选择:计算机科学 + 数学,量化行业最青睐的背景
Kairan在新东家Citadel Securities担任量化开发者(quant developer),主要负责公司的全球交易系统基础设施。
另外,他没有避讳从SpaceX离职的理由——不管是与高校AI实验室,还是与AI公司对比,量化工作方面能更快地看到成果。Kairan表示,量化金融具有AI研究拥有的智力挑战及严谨性,但反馈更快,结果更直观。
值得一提,Citadel Securities现任CEO赵鹏,14岁就读于北大数学系,23岁从UC伯克利统计学博士毕业,毕业后进入量化圈从量化研究员干起,十年间留下了“一路高开疯走”的业界传说。
量化分析师正是负责研究、设计、实现和维护那些数学模型的 “科学家+程序员”,集金融理论、数学建模、统计分析和计算机编程于一身。
Kairan在大学选择的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这是一个极具战略性的选择。
如今顶尖科技与金融领域几乎都由“代码+算法”驱动。尤其是在量化交易行业,绝大多数研究员和分析师都来自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等背景。它们共同强调的是:
抽象建模能力
高效编程实现
系统级优化思维
这也解释为什么近年来越来越多优秀留学生选择——
数学与统计
计算机科学
金融工程(Quantitative Finance)
电子工程与数据科学
等专业作为本科方向。它们不仅提供硬核的技术门槛,也几乎覆盖了未来十年最前沿的职业机会。
如果你也想之后从事量化行业,建议:
优先选择“金融工程/数学”交叉学科
投行量化交易、风险管理等岗位对数学和编程能力要求极高,以下专业更具竞争力:
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
课程重点:衍生品定价、随机微积分、Python/VBA编程
就业方向:量化分析师(Quant)、衍生品交易员。
金融数学(Mathematical Finance)
课程重点:概率论、统计建模、数值分析
优势:毕业生可进入对冲基金、风险管理部,起薪常高于普通金融岗。
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
更多海外本科申请规划私主页君(meiguoliuxuezhongxin)
从硅谷到华尔街: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核心能力|
Kairan离开SpaceX,加入Citadel Securities,在外界看来是一次巨大的跨界。但实际上,这两类公司都在寻找同一类人才:极致的问题解决者。
SpaceX看重的是系统工程师思维——能否在极端约束下实现技术突破;而Citadel这类公司需要的,是能否在毫秒之间捕捉市场非有效性并实现盈利。两者都需要:
扎实的数学基础
接近底层的编程能力
对复杂系统的控制力
而Kairan最令人惊叹的,不是他16岁的年龄,而是他很早就清楚 自己擅长什么、想要什么,并且敢于走出惯性路径,不断进入更高挑战的环境。
教育规划,不是填充履历,而是匹配潜能
Kairan的父母在采访中提到,他们从未强迫孩子追求名校或常规成功,而是鼓励他“做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事”。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教养心态:提供土壤,而不是设定路径。
这对我们思考国际课程与留学规划同样具有启示:
不要盲目追求热门学科,而是要判断孩子是否具备相应的思维特质;
学术选择尽量向前延伸,从高中就开始构建专业叙事;
实习与项目经历比成绩单上的数字更能说明问题;
最终成功的,不一定是成绩最高的,而是最清楚“自己是谁”的人。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版本”|
Kairan的故事难以复制,但他的路径策略值得借鉴:尽早认知自我,保持学术与职业方向的一致性与连续性,敢于进入挑战性环境并在实践中迭代自己。
不管孩子是否选择国际课程、是否擅长竞赛、是否目标名校,真正重要的只有一件事:帮助他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与战场。
因为最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制造同一枚火箭,而是让每一颗星星都能找到自己的轨道并发光。
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