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如何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沙坪坝区既在思考,也在行动。
9月12日,重庆市沙坪坝区对外开放合作中心、重庆市沙坪坝区外经贸企业协会宣告成立,旨在打造集成化、一站式、全周期的综合功能服务平台,助力渝企抱团出海。
重庆市沙坪坝区外经贸企业协会成立现场。
降低渝企出海的风险和成本
如今,渝企出海的压力在哪里?
从国内外大环境来看,国际贸易形势日趋复杂,给外贸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内外贸标准体系还存在衔接障碍,区域间产业结构趋同、同质化竞争问题客观存在,产业链条处于迈向中高端阶段、核心产品竞争力还有不足。
立足沙坪坝区的实际情况而言,在今年6月该区举行的外贸企业座谈会上,与会企业代表反映,主要顾虑的是安全风险,以及从零开始的投入成本等具体问题。
重庆市沙坪坝区对外开放合作中心、重庆市沙坪坝区外经贸企业协会的成立,正是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论证研究后,给出的破解之策。
该区将打造集成化、一站式、全周期的综合功能服务平台,为企业要素整合、抱团发展搭建紧密纽带,更好帮助企业应对出口压力、拓展市场空间、降低发展风险,全力为外贸企业提供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服务支撑。
具体来说,首先成立了中非、中欧、东盟等五个对外经贸合作工作组,搭建起海外经贸服务网络,为企业汇聚和链接劳动、资本、知识、技术、数据等要素。
其次是依托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服务站,构建起市场调研、法律合规、财务税务、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海外权益保护等全链条专业服务体系,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最后是联动重庆市商务委等部门,共同推进内外贸产品、经营、服务与渠道等标准的相互衔接融合,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创新线上服务场景,全方位做好要素保障、政策直达、手续审批等工作,提供“一组服务全球达”的便捷体验。
重点瞄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沙坪坝将外贸目光聚焦到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这是出于政府要求还是市场选择?沙坪坝区商务委副主任邱凤雅解释道,是政府与市场的双向奔赴和共同选择。
“重庆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东盟。”邱凤雅说,沙坪坝已经构建起“四向齐发”的国际通道网,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71个港口。今年1-8月,全区开行国际班列2715列、运输19.5万标箱、货值444亿元,分别占全市的56%、65%、77%,均保持全市第1。
值得思考的是,在针对重庆最大的贸易伙伴——以东盟为主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份额中,就全市来说,沙坪坝区并没有排在数一数二的位置。邱凤雅表示,这对于沙坪坝区的外贸发展来说,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今年4月16日,东盟木薯粉西南集散中心在沙坪坝区揭牌,发展势头迅猛。重庆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重庆进口木薯及木薯淀粉4186.6万千克,涉及金额10740.2万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231.9%、157.4%。
邱凤雅表示,沙坪坝区正在筹备面向东盟的投资洽谈会议,该会议将在9月底举行,届时将为沙坪坝区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搭建平台。
记者发现,此次成立的重庆市沙坪坝区外经贸企业协会,其中的会员单位过半都是汽摩产业的企业。据了解,沙坪坝区以赛力斯为龙头,深入实施“满园扩园”行动,持续建强产业链条,招引落地星宇车灯、东风李尔、美湖制造等优质企业55家,形成了“整车500亿+配套460亿”的完整产业链条。
上游新闻记者 李析力 图片由沙坪坝区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