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说沪深两市有121只个股连续5个交易日以上获得融资资金净买入。云南能投更是连续14个交易日获得融资净买入,位居榜首。表面看,这似乎是市场对这些股票的持续看好。但作为一个在股市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股民,我不禁要问:这些数据真的能帮我们赚钱吗?
一、融资数据的表面繁荣
新闻里说,融资资金的持续净买入往往反映市场对个股未来表现的乐观预期。云南能投能连续14个交易日获得融资净买入,可能与近期能源行业的政策利好或公司基本面改善相关。中际旭创作为光模块领域的龙头企业,近期受益于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爆发,股价及融资热度同步攀升。
但我要说的是,这些新闻都是滞后的。当你看到这些消息的时候,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A股市场有个独特的"抢跑特性":国外股票市场是根据已知信息做交易判断,新的利好会直接反映在股价上;而我们的A股市场,是打提前量,提前埋伏,提前炒作,等到利好出来的时候,恰恰是股价最高点兑现的时机。
二、新闻背后的真相
这也就是为什么A股的散户普遍操作不好的原因。能有几个预测大师呢?那些赢家,赢得不是能力,而是信息差,这便是根本。而缩小信息差,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到真实的交易行为,毕竟所有的一切因素最终都反映在交易上。
很多人认为股票市场波动的一大原因就是每天的消息影响,但实际上往往出现的尴尬一幕是新闻刚出来,行情已经结束。究其根本是因为A股市场和海外市场有很大区别。所以就有了"买传闻,卖新闻"的说法。但实际即便如此,很多时候也是踩错节奏的。
三、机构资金的真实动向
所以,无论是什么新闻,我们都要明白,真实的解读权都是由机构大资金掌控的,只有机构大资金的持续介入才能改变股价的趋势。这点我想没有人不同意吧?于是乎,只要我们搞清楚机构大资金的交易行为,那么无论是新闻或是其他什么消息,都可以轻松应对!
大家看下面两只股票:
表面看,似乎一涨一跌,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仔细看就会发现,左侧的股票,上涨过程中出现多次调整,但很快就被拉起来了;相反右侧的股票,调整过程中不断出现反弹,结果没有一次成功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四、量化数据揭示真相
实际不难想象,出现这一幕,本质上就是机构大资金不同的选择决定的。虽然我们知道机构大资金的行为和普通投资者的行为完全不一样,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办法捕捉。其实,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统计工具了。
简单说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这太重要了,大家看下面的数据:
上图是我用了十多年的量化大数据系统提供的。图中橙色柱体就是反映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机构库存"数据。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当我们看清楚机构资金的行为,也就对上面这一幕不会困扰了。很明显:
五、回归融资数据的本质
回到开头的新闻,121只个股获连续5日以上净买入。这些数据本身没有错,但关键是要看背后的机构资金动向。如果只是单纯看融资数据就做决策,很可能就会成为接盘侠。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某只股票融资余额持续增加,散户纷纷跟进,结果发现是机构在悄悄出货;也有时候融资余额下降,散户恐慌抛售,结果错过了一波大行情。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要看真实的交易行为数据。
声明:
本文所提及的相关信息均来自网络公开资料整理而成,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建议。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均属诈骗行为。
下一篇:万亿资金南下,买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