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一纸立案公告,揭开了一家历史悠久的国有有色金属巨头的内控疮疤。
事件颇具戏剧性,就在立案前一周,公司股价曾连续两日涨停,9月3日公司曾发布公告称,“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制图:佘诗婕
内控失守
证监会立案虽未明确具体事由,但公司近年未披露的两起刑事犯罪案件,似乎成为引爆此次监管行动的导火索。
2023年11月,非公司人员徐某勾结仓库管理员杜某,将990吨锌锭盗出公司仓库,2024年6月法院判决赔偿2267.91万元,但执行仍未到位。
另外,2024年初,公司原营销中心员工伙同外部人员伪造销售单据,侵占公司价值1.57亿元的阴极铜产品,监察机关已查封冻结涉案资金5098.6万元、房产20套、股票市值约4200万元。
然而两案均未在2023年年报中披露,直至2025年7月回复上交所监管问询时才被迫公开。公司解释称“因刑事调查保密要求未披露”,但这一理由显然未能说服监管层。
除刑事犯罪案件外,子公司风控漏洞成为压垮业绩的最后一根稻草。
此前,子公司上海红鹭与南储仓储的合同纠纷,因涉及刑事案件被法院驳回诉讼,移送公安机关。公司被迫计提预计负债约3.17亿元,直接导致2025年上半年亏损2.17亿元,同比暴跌1859.82%。
此外,2023年11月,子公司上海红鹭发现三家客户锌锭发货量,与实付款出现3.88亿元巨额差额,同样暴露贸易环节的严重管理漏洞。
沉疴
据悉,白银有色成立于1954年,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老牌国企,曾创下铜硫产量、产值和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纪录,被誉为中国有色工业的“长子”。
2008年,其引入中信集团战略投资完成股份制改造,2017年成为国内A股唯一整体上市的有色冶金国企,注册资本74.05亿元,是国企混改的典型样本。
具体来看,公司业务覆盖铜、铅、锌、金、银等金属的采、选、冶、加及贸易,已形成国内15座矿山+全球10余国布局的跨国体系。
2023年,公司具备年产能矿山采选1000万吨、铜铅锌冶炼60万吨、黄金15吨、白银500吨,2025年产能提升至铜40万吨、铅锌40万吨、黄金50吨、白银800吨。
但作为行业知名企业,白银有色的盈利能力并算不突出。
2017年,也就是白银有色上市首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6.34亿元,净利润2.39亿元。
在2018年至2024年间,公司营业收入由620亿元增长至868亿元。但2018年,也就是上市次年,公司归母净利润急速下滑至2590万元,直至2022年,归母净利润始终在3000万元左右徘徊。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突破亿元,但2024年又出现回落,至8079万元。
由此来看,白银有色这些年来持续的规模扩张,并未有效转化成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