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10日讯(记者 李小辉)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贯彻落实科技部等7部门印发的《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要求,9月9日,由深圳市委金融办与宝安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深圳市宝安区“宝企金服”投融资大会在九围国际总部区启幕。
本次大会以“全融资服务+全产业赋能”为主题,通过产品展示、政策解读、签约授信及路演对接等多元环节,推动132家金融机构与426家宝安企业实现精准需求匹配。现场签约金额突破500亿元,有效促进了科技、产业与金融的高水平循环,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对接:超500亿“金融活水”深度赋能
近年来,深圳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统筹发展与安全,把握“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金融工作主线,扎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着力打造全国金融业最重要的战略支点之一、全市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支柱之一、全球资本市场重要一极、全球创新资本形成中心和创业风险投资中心、产业金融创新最重要的实践承载地之一。2025年上半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2458.5亿元,同比增长10.9%,是2017年以来金融业季度最高增速。在最新一期国际金融中心指数(GFCI 37)排名中,深圳位列全球第9名,其中金融科技位列全球第3名。
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经济大区、科创大区,宝安规上制造业企业近5600家,国高企业数量连续八年全国区县第一,覆盖超高清视频、智能终端、低空经济、海洋装备等多个领域。当前,产业正加速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在“空间拓展、场景链接、融资对接”三大方向上有着更迫切需求。宝安区聚焦企业痛点,搭建桥梁,促进金融机构与企业高效对接,实现“一站式”资源匹配。
大会设1个主会场+6个主题分会场+N个金融机构服务点,进行六轮签约,涵盖贷款授信、基金投资、重大项目落地三大类,总规模超500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与立讯精密签约;工商银行与腾进达信息技术签约;农业银行与云豹智能、今朝时代签署协议;建设银行与微特电子、海清智元签约;平安银行与欣旺达达成合作;中国银行牵手融昕医疗;邮储银行与普菲特签约;招商银行分别与拓普泰克、戴乐体感签约;光大银行则与百泰实业签约。这些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研发贷、并购贷、专精特新贷、知识产权贷、跨境贷等多类型的产品,助力企业整合与规模扩张,盘活无形资产,支持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畅通企业“出海”融资通道。
活动现场,国中资本与戴盟机器人、镭赫技术、华诺生物达成合作;同创伟业携手安诺机器人、纯钧新材料、众智信赢签署协议;国科瑞华新桥与瑞思普利生物制药完成签约;英诺天使与数创弧光、鹿明机器人、踏浪智行建立合作关系;云创投则与舟鸿半导体、星莱特科技、柏佳薇生物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助力企业加速发展。
此外,平安资管300亿元规模私募子公司、泰景宏诚100亿元规模并购基金、君联资本20亿元创新人民币四期基金、鼎晖投资10亿元空天产业基金等多个重点项目也于现场集中签约,正式落地宝安。
生态构建:打造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先行区
宝安区积极树立产业金融发展理念,明确提出构建“需求库+全流程服务”体系,推动产融合作常态化、机制化。一方面,持续打造“宝企金服”系列IP,结合各街道月度举办的“小而美”专场对接活动,形成“大活动引领+小对接深化”的服务网络,确保产融对接“不断档”、企业需求“快响应”,推动金融机构与企业精准匹配,甚至促成战略合资,充分发挥金融作为产业“粘合剂”的作用,树立宝安金融服务新标杆。
面向未来,宝安区以建设“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先行区”为目标,围绕实体经济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加快构建多层次、复合型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资源深度融入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等各环节,使金融真正成为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同时激发企业成为金融创新的“策源地”,最终实现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相互赋能、共同发展,为宝安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金融基础。
“赢”在宝安:政策、服务加码 厚植企业发展沃土
企业是产融对接最直接的受益者。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本次大会切实获得了“真金白银”的支持与发展提速的契机:一是融资效率显著提升,现场与金融机构快速达成投资协议,大幅缩短传统融资流程所需时间;二是金融服务精准匹配,多家“专精特新”企业借助大会特设的“金融诊断室”获得了量身定制的融资方案;三是发展信心与动能进一步增强,企业在宝安扎根发展更有底气、更有奔头。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企业服务是优化宝安营商环境、树立区域口碑的关键所在,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宝安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作小组,下设融资服务、空间保障、租金协调、人才服务、预警监测等专项工作组,构建了从需求发现、任务分拨、日常服务到定期会商、效果评价的全流程服务闭环。始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着力破解融资对接、产业空间和场景应用三大难题,积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
在破解融资难方面,宝安主动牵线搭桥,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并在区、街道、园区三级设立“金融驿站”,提供“面对面”咨询和业务办理服务,打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区政府全额出资的宝安引导基金,充分发挥市场化运作与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构建“政府资金撬动+引导基金聚势+子基金群协同”的全周期资本赋能体系。目前,已参与设立23只子基金,联动形成超千亿规模的产业基金集群。
在破解落地难方面,宝安拥有近1亿平方米的工业厂房、研发用房、商业办公及仓储物流空间。通过构建“普惠+定制”的产业空间供给体系,精挑细选超百万平方米低成本、高品质、定制化的产业保障房,分类分级满足初创团队和各类企业的空间需求,确保“好项目有地可落、好产业有空间保障”。同时,建立“园长制”挂点服务机制,成立产业空间保障工作专班,并开发“AI智选空间”小程序,帮助企业“按图索骥”、高效匹配空间资源。
在破解产品应用难方面,宝安以“全域开放”为抓手,积极开放政府应用场景,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动态发布政府开放、政府采购、企业需求与企业能力“四张清单”,构建“挖掘征集-遴选发布-对接落地”的滚动实施机制。依托“宝i企”平台开通“宝安场景直通车”,鼓励企业“揭榜”试用,全力打造全国首个“场景全域开放标杆城区”。
得宝而兴,得宝而安。面对全球产业激烈竞争,宝安保持清醒认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真心诚意的态度、真抓实干的决心、务实有力的举措,全力护航实体经济发展。
在宝安,赢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