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日,埃隆·马斯克旗下人工智能公司xAI在加利福尼亚州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前工程师Xuechen Li窃取商业秘密并“叛逃”至竞争对手OpenAI。这位曾就读于北京四中的技术人才,凭借不到4年里横跨Meta、谷歌、微软、xAI的亮眼履历一度被视为行业新星,如今却因这场诉讼陷入职业生涯危机,事件也折射出当前AI行业人才争夺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激烈矛盾。
Xuechen Li的成长轨迹堪称“学霸范本”:2014年毕业于北京四中后,2015至2019年就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以优异成绩获得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统计学理学学士学位及校监毕业奖学金;2021年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仅用三年便完成答辩,读博期间不仅斩获Meta专为AI领域博士生设立的奖学金,还专注于隐私保护机器学习等前沿方向,师从Tatsunori Hashimoto与卡洛斯·格斯特林两位专家。学术领域,他多次担任机器学习会议审稿人,2022年更获国际机器学习大会(ICML)杰出审稿人奖,专业能力备受认可。
工作经历同样亮眼:2017至2019年,他先后在多伦多大学、向量学院担任学生研究员;2018年夏天于谷歌山景城总部实习,深度参与TensorFlow团队工作;2019年7月正式加入谷歌,在深度学习奠基人杰弗里·辛顿领导的团队任职1年9个月;2022年夏天,他在微软雷德蒙德总部实习4个月,研究的差分隐私机器学习成果被应用于Outlook等产品,为公司节省可观成本。2024年2月,他以早期核心成员身份加入xAI,直接参与旗舰产品Grok人工智能模型的开发与训练,本计划任职至2025年7月,却在任期尾声掀起风波。
诉讼文件显示,事件转折始于2025年夏天。6月,Xuechen Li出售价值470万美元的xAI股票,7月又额外出售200万美元股票(另有信息称其总计套现近700万美元)。关键的7月25日,即在收到最后一笔股票出售款项当天,他被指从公司工作笔记本电脑中,将“机密信息”与“商业秘密”复制到个人控制的存储系统,还通过删除浏览器历史记录、系统日志,重命名、压缩文件等方式掩盖行为。7月28日,他正式从xAI辞职,此时已手握OpenAI的工作邀请,计划8月19日入职。
xAI直到8月11日的例行日志审查中,才通过数据安全软件发现异常活动。当天公司立即联系Xuechen Li,要求归还并删除所有盗取数据,而他随即聘请刑事律师应对。8月14日,在双方律师的沟通会议上,Xuechen Li口头及书面承认挪用机密信息并试图掩盖,但拒绝提供关键账户密码,导致公司无法查清数据泄露的完整范围与最终去向。马斯克更是在社交平台X上公开指控,称其“接受OpenAI录用后,上传了xAI整个代码库”,将事件严重性推向新高——对AI公司而言,核心代码库几乎等同于全部技术成果,若指控属实,xAI或将面临毁灭性损失。
基于上述指控,xAI向法院提出三项核心诉求:一是发布临时限制令,强制Xuechen Li放弃对存储机密信息的个人设备、在线服务的访问权,并归还所有机密材料;二是暂时禁止其在OpenAI或其他竞争对手公司工作,直至确认所有商业秘密完全追回;三是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具体金额虽未明确,但结合商业秘密的价值,业内预计数额将极为庞大。值得注意的是,OpenAI并未被列为被告,xAI称并非OpenAI指使窃密,而是Xuechen Li试图以此作为“投名状”获取入职资格。
这一说法引发广泛争议:从Xuechen Li的履历来看,其学术与工作背景已足够支撑他通过正常面试加入OpenAI,无需冒险盗窃商业秘密。因此,部分观点质疑其履历存在造假,甚至猜测谷歌、微软、Meta等过往任职企业也可能遭遇数据泄露。不过,从2023年10至12月他在Github斯坦福羊驼大模型小组(tatsu-lab)的提交记录来看,其研究紧跟Phi-2小型语言模型、SFT/DPO微调技术等领域热点,还采用“原子提交”(将功能拆分为独立小模块提交)的专业代码习惯,从技术细节判断,学历造假的可能性较低。
这场诉讼的爆发,背后是AI行业“人才战争”的白热化与马斯克和OpenAI的长期矛盾。当前,AI企业对顶尖技术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人员跨公司流动已成常态,但核心技术随人员流失的风险也成为企业生存隐患。而马斯克与OpenAI的冲突早有渊源:他多次公开批评OpenAI偏离“为全人类谋福祉”的非营利初衷,曾单独起诉OpenAI及CEO萨姆·奥特曼;2025年4月,OpenAI反诉马斯克实施骚扰;同年8月,xAI还在德克萨斯州起诉OpenAI与苹果公司,指控二者合谋垄断苹果设备上的AI聊天机器人市场,此次对Xuechen Li的诉讼,无疑是双方系列冲突的又一战场。
如今,案件已超越个人纠纷范畴,对整个AI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不仅决定Xuechen Li的职业生涯走向与声誉,关乎xAI的核心技术安全,更将为行业确立“人才流动边界”与“商业秘密保护”的新判例。法院如何界定AI领域商业秘密的范围、如何评估技术泄露的经济损失、如何平衡个人就业自由与企业资产保护权利,均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无论判决结果如何,这起诉讼已清晰表明,在AI这个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赛道上,技术、人才与商业利益的竞争,早已从实验室、服务器机房延伸至法庭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