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藏金洞)
洞主江湖说: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但值得你去探索和反思。
亲爱的藏金洞友们:
最近江湖上风声很紧。
不少报道、私募机构和行业观察者都在警告,科技股,尤其是AI相关概念股的估值泡沫风险正在累积。
当前部分AI股票的估值已严重偏离其基本面,信贷助推下的投-机性热潮正在形成,一旦市场情绪逆转或盈利不及预期,风险将迅速蔓延。
这就提出了一个所有人都必须回答的核心问题:
当前AI领域的投资热潮,是类似于互联网泡沫时期的“非理性繁荣”,还是由底层技术革命驱动的、具备坚实基础的合理估值?
#AI投资 #芯片战争 #国产替代 #数据飞轮 #价值投资
作为一名风险投资人,洞主我今天就从技术成熟度、商业化路径和估值模型三个维度,带你们拨开迷雾。
我有个朋友,前脚刚从元宇宙的坑里爬出来,后脚又满眼放光地冲了进来。他的故事,就是当下无数人的缩影。
这篇文,洞主就带你潜入地心,看看这场AI大战的真正命脉——芯片江湖的“诸神之战”,找出那些真正具备核心技术壁垒和可持续盈利模式的“真”公司。
第一章:地表的幻觉,虚假的繁荣
如今的AI江湖,泡沫与机遇齐飞,很多人已经被晃花了眼,分不清什么是真功夫,什么是花拳绣腿。
地表之上,充斥着三大幻觉。
第一个幻觉,是技术的“强大”。
市面上太多AI,看似能文能武,实则只会些皮毛功夫。
真正的技术壁垒,根本不在于模型参数有多少,而在于它有没有“私有过程数据”——那些用户交互时最真实的工作流数据,是花钱都买不到的独家秘方。
根据Gartner的技术成熟度曲线,生成式AI正处于“期望膨胀期”的顶峰,市场预期远超实际能力,这正是泡沫最容易产生的阶段。
没有核心数据壁垒,你看到的“强大”,不过是鹦鹉学舌。
第二个幻觉,是商业的“繁荣”。
很多AI应用,动辄几亿月活(MAU),看着用户盈门。但流量不等于价值。
更诡异的是,出现了“无就业增长”的悖论:科技巨头们市值暴涨160%,员工数反而下降了1%。
真正的商业化,必须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入一个已经存在的大规模业务,并且要能清清楚楚地算出来一笔账:我能帮你降多少本,提多少效?
比如Meta,把AI用在广告创意优化上,直接带来了34%的转化率提升。这才是能写进财报的真金-白银。
否则,面对一年上百万甚至上亿的技术成本,所谓的商业化就是自掘坟墓。
第三个幻觉,是估值的“坚挺”。
这是最危险的幻觉。
现在顶级的AI公司,估值动辄就是ARR(年度经常性收入)的50倍。
这已经脱离了基本面,变成了资本市场对“稀缺性”和“幂律效应”的一场豪赌。
大家都在赌,AI赛道最终会赢家通吃,所以不计成本地把钱砸向最有冠军相的选手。
一旦市场情绪逆转,高估值就会像雪崩一样坍塌。
这些地表上的喧嚣,不过是镜花水月。
真正的战争,早已在地底深处,被一纸禁令彻底点燃。
第二章:地底的战争,诸神的牌局
当英伟达的H20被挡在门外,一个巨大的、被压抑已久的市场真空,瞬间在国内炸开。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商业竞争,这是一场科技国运的“长津湖之战”。
所有人都杀红了眼,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王座只有一个。
绝对的王者:华为昇腾。
毫无疑问,这是战场上的“中央集团军”。
2024年,在国内AI加速计算芯片市场,英伟达占70%,剩下的30%几乎被华为一口吞下,市场份额高达23%,出货量64万片。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除了英伟达,其他人都是“其他”。
明年一季度量产的昇腾910D将补上FP8这最后一块短板。
手握政企、金融、运营商的铁杆订单,背靠华为深不可测的财力,昇腾就是这座战场的“压舱石”。
最锋利的挑战者:海光信息。
如果说昇腾是重剑无锋,那海光就是轻灵迅捷的利刃。
它最致命的一招,就是兼容CUDA生态。
这一招“师夷长-技以制夷”,直接戳中了所有国产芯片最大的痛点——生态。
开发者可以平滑地从英伟达平台迁移过来,这诱惑力太大了。
凭借这一优势,海光市值高达4325亿,其DCU加速卡在多个行业规模化应用,是市场上最被看好的挑战者。
最像英伟达的“黑马”:摩尔线程。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张建中,是前英伟达全球副总裁,骨子里就流淌着“英伟达的基因”。
其最新“平湖”架构的GPU,不仅支持FP8,更能实现10240个GPU的超级互联,已经成功适配了DeepSeek大模型的预训练。
它被测试用户称为“国内对标H100的产品”,正在科创板IPO的路上。
这是一匹渴望复制英伟达奇迹的黑马。
不可忽视的奇兵:壁仞科技。
在所有挑战者中,壁仞科技是最令人胆寒的“奇兵”。
它的BR100系列,采用7nm+Chiplet的先进封装,峰值性能达到了国际旗舰的3倍!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一力降十会。
它还能让显存占用降低50%,已经支持阿里通义大模型的全栈训练。
这家估值700亿、正在筹备港股IPO的巨兽,是战局最大的变数。
腰部力量的突围:沐曦 & 燧原。
除了第一梯队,沐曦和燧原也在奋力突围。
沐曦手握C系列和N系列,一张牌打训推一体,一张牌专攻生成式AI推理,其自研的MetaxLink互联技术,实力不俗。
而燧原科技,则在2025年推出了L600芯片,首创训推一体架构,原生支持FP8,在算力密度上(2.5 TFLOPS/W)甚至超过了英伟达H100(2.2 TFLOPS/W),是数据中心训练场景的有力竞争者。
第三章:决胜紫禁之巅:三大天王山
这场诸神之战,打到最后,决胜的关键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对三大“天王山”的争夺。
天王山之一:FP8的“生死符”。
记住,FP8是通往下一代大模型训练的“生死符”。
谁能率先完美支持,谁就掌握了先机。
更重要的是,像DeepSeek V.1这样的国产大模型,已经开始推出专为国产芯片优化的UE8M0 FP8格式,能降低50%的存储压力。
这意味着什么?生态的天平,正在从被动适配,开始走向主动优化。
这是最关键的信号。
天王山之二:生态的“引力场”。
CUDA是所有国产芯片绕不过去的一座大山。
兼容它,是现实。
但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那些能建立起自己“引力场”的玩家。
无论是华为的昇腾生态,还是摩尔线程的英伟达式打法,都是在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这场战争的下半场,是生态之战。
天王山之三:资本的“无限弹药”。
芯片战争,打的是技术,更是钱。
寒武纪398亿元的定增获批,摩尔线程、沐曦、燧原、壁仞都在IPO的路上……
每一家背后,都站着一排排顶级的资本方。
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豪赌,谁的粮草先耗尽,谁就第一个出局。
洞友们,这场AI的牌局,下半场开始了。
我们一路从地表虚幻的繁荣,潜入到地底真实的战场。看清了应用层的三大幻觉,也目睹了芯片层的诸神之战。
这里没有花哨的故事,只有冰冷的技术参数、残酷的市场份额和巨额的资本投入。
这才是AI时代最硬核、最惊心动魄的战场。
记住,投资的最高境界,不是押注一个模糊的‘诗和远方’,而是买断一条清晰的‘必经之路’。
芯片,就是AI的必经之路。
所以,在这场泼天的富贵局里,别再当那个满身泥浆的淘金客了。
去做那个卖铲子的人,去做那个给战场双方递上最锋利兵刃的铸剑师。
因为未来中国的科技版图,不是被‘画’出来的,而是被他们一刀一枪‘杀’出来的。